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1.2.1 关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 | 第13-15页 |
1.2.2 关于知识网络结构特征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3 关于知识网络结构特征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 | 第16-17页 |
1.2.4 简要评述 | 第17页 |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1.4 研究框架与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30页 |
2.1 知识和知识网络 | 第20-22页 |
2.1.1 知识 | 第20页 |
2.1.2 知识网络 | 第20-22页 |
2.2 企业创新理论 | 第22-23页 |
2.3 知识网络理论 | 第23-30页 |
2.3.1 知识网络特征 | 第23页 |
2.3.2 知识网络构成 | 第23-24页 |
2.3.3 知识网络结构特征测度 | 第24-30页 |
第三章 变量指标设置、假设提出和理论模型构建 | 第30-40页 |
3.1 变量指标设置及假设解释 | 第30-36页 |
3.1.1 企业知识网络结构特征指标设置及假设解释 | 第30-34页 |
3.1.2 组织协作关系指标设置及假设解释 | 第34-35页 |
3.1.3 组织协作关系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指标设置及假设解释 | 第35-36页 |
3.2 提出研究假设 | 第36页 |
3.3 理论模型构建 | 第36-40页 |
3.3.1 企业知识网络结构特征维度划分 | 第36-37页 |
3.3.2 概念模型构建 | 第37-40页 |
第四章 调查问卷设计 | 第40-46页 |
4.1 调查问卷内容和方法 | 第40页 |
4.2 测度变量选取 | 第40-43页 |
4.2.1 节点维度知识网络结构特征测度项 | 第40-41页 |
4.2.2 整体维度知识网络结构特征测度项 | 第41-42页 |
4.2.3 连接维度知识网络结构特征测度项 | 第42页 |
4.2.4 组织协作关系测度项 | 第42-43页 |
4.2.5 企业创新能力测度项 | 第43页 |
4.3 数据收集 | 第43-46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46-62页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6-47页 |
5.2 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 第47-51页 |
5.2.1 节点维度知识网络结构特征量表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 第47-48页 |
5.2.2 整体维度知识网络结构特征量表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 第48-49页 |
5.2.3 连接维度知识量表的网络结构特征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 第49-50页 |
5.2.4 组织协作关系量表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 第50-51页 |
5.2.5 企业创新能力量表的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 第51页 |
5.3 验证性因子分析 | 第51-54页 |
5.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54-60页 |
5.4.1 模型简介 | 第54-55页 |
5.4.2 SEM分析流程 | 第55-56页 |
5.4.3 常用拟合参数指标值 | 第56-57页 |
5.4.4 模型分析和修正 | 第57-60页 |
5.5 假设检验总结 | 第60-62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62-6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63页 |
6.1.1 知识网络结构特征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 | 第62页 |
6.1.2 知识网络结构特征对组织协作关系影响 | 第62-63页 |
6.1.3 组织协作关系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 | 第63页 |
6.2 研究启示 | 第63-65页 |
6.2.1 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 第63-64页 |
6.2.2 充分挖掘现有网络资源,广泛建立组织间关系 | 第64页 |
6.2.3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巩固自身知识储备 | 第64-65页 |
6.3 研究不足和未来展望 | 第65-66页 |
6.3.1 研究的不足 | 第65页 |
6.3.2 未来展望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作者简介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