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原料自动配比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PVC配料工业现状及发展 | 第10页 |
1.3 配料控制系统的发展 | 第10-13页 |
1.3.1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 | 第10-11页 |
1.3.2 集散型控制系统 | 第11页 |
1.3.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 第11-13页 |
1.4 课题概述 | 第13-14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13页 |
1.4.2 课题意义 | 第13页 |
1.4.3 课题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2章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第15-23页 |
2.1 PVC配料工艺流程 | 第15-16页 |
2.2 自动配料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16-17页 |
2.2.1 配料自控系统工艺及技术要求 | 第16-17页 |
2.3 配料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第17-20页 |
2.3.1 小型PLC组网 | 第17-18页 |
2.3.2 仿现场总线设计 | 第18-19页 |
2.3.3 分布式控制系统设计 | 第19-20页 |
2.4 配料控制系统总体方案确定 | 第20页 |
2.5 液体原料配比计量方式 | 第20-22页 |
2.5.1 液体原料配比计量方式选择 | 第20-21页 |
2.5.2 体积流量计的选型和安装 | 第21-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自动配料系统温度算法的研究 | 第23-33页 |
3.1 模糊控制的概论及发展 | 第23-24页 |
3.1.1 模糊控制的概论 | 第23页 |
3.1.2 模糊控制的发展 | 第23-24页 |
3.2 模糊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以及原理 | 第24-25页 |
3.2.1 模糊控制的基本结构 | 第24-25页 |
3.2.2 模糊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 | 第25页 |
3.3 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25-26页 |
3.3.1 温度控制系统的工艺流程 | 第25-26页 |
3.3.2 模糊PID的控制方案 | 第26页 |
3.4 基于PLC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26-31页 |
3.4.1 基于PLC的模糊控制器的结构 | 第27页 |
3.4.2 精确量的模糊化 | 第27-29页 |
3.4.3 模糊规则与模糊推理 | 第29-30页 |
3.4.4 模糊判决 | 第30-3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PLC应用系统设计 | 第33-49页 |
4.1 PLC系统简介 | 第33-34页 |
4.1.1 PLC系统基本结构 | 第33-34页 |
4.1.2 PLC系统工作原理 | 第34页 |
4.1.3 PLC系统的特点 | 第34页 |
4.2 PLC应用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4-37页 |
4.2.1 PLC的选型 | 第35-37页 |
4.2.2 PLC功能模块的选取 | 第37页 |
4.3 PLC系统电路设计 | 第37-39页 |
4.3.1 电源分配图设计 | 第37-38页 |
4.3.2 低压回路图和控制原理图的设计 | 第38-39页 |
4.4 PLC应用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39-43页 |
4.4.1 PLC应用系统软件设计过程 | 第39-43页 |
4.5 PLC应用系统的组装以及系统运行 | 第43-46页 |
4.5.1 控制柜实际组装与布置 | 第43-45页 |
4.5.2 现场手动操作柜组装与布置 | 第45页 |
4.5.3 电缆保护措施 | 第45-46页 |
4.6 现场调试与运行 | 第4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6-49页 |
第5章 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设计 | 第49-59页 |
5.1 监控及组态软件概述 | 第49-50页 |
5.1.1 监控界面功能 | 第49页 |
5.1.2 组态软件概述 | 第49-50页 |
5.2 组态设计过程 | 第50-52页 |
5.2.0 建立新工程 | 第50页 |
5.2.1 创建组态界面 | 第50-51页 |
5.2.2 定义I/O设备 | 第51-52页 |
5.2.3 创建实时数据库 | 第52页 |
5.2.4 制作动画连接 | 第52页 |
5.2.5 脚本动作与运行 | 第52页 |
5.3 监控系统的设计及现场运行 | 第52-5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