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证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2.比较分析法 | 第14-15页 |
3.实证分析与规范性分析相结合 | 第15页 |
(五)研究框架与路径选择 | 第15-17页 |
一、我国工程质量治理的现状 | 第17-27页 |
(一)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 | 第17-24页 |
1.“两书一牌”制度 | 第17-19页 |
2.监督执法检查情况 | 第19-23页 |
3.四库一平台建设情况 | 第23-24页 |
4.工程质量监管机制情况 | 第24页 |
(二)工程转包违法分包行为专项治理 | 第24-27页 |
1.违法情况 | 第24页 |
2.处罚情况 | 第24-25页 |
3.各地查处情况 | 第25-27页 |
二、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证法律制度现状 | 第27-44页 |
(一)建筑工程质量保证法律体系 | 第27-28页 |
1.法律 | 第27页 |
2.行政法规 | 第27页 |
3.部门规章或地方性法规 | 第27-28页 |
4.司法解释 | 第28页 |
5.地方规章 | 第28页 |
(二)建筑工程质量保证法律制度的内容 | 第28-44页 |
1.五方主体终身责任制 | 第29-32页 |
2.质量监管制度 | 第32-38页 |
3.竣工验收制度 | 第38-39页 |
4.质量保证金制度 | 第39-41页 |
5.质量保险制度 | 第41-44页 |
三、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证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4-54页 |
(一)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1.法律法规效力位阶偏低 | 第44页 |
2.法律法规可执行度欠缺 | 第44-45页 |
3.法律法规交叉重复矛盾 | 第45-46页 |
(二)建筑工程质量保证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6-54页 |
1.终身责任制主体范围设置片面 | 第46-47页 |
2.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推行不足 | 第47-49页 |
3.验收备案制弱化政府监管作用 | 第49-50页 |
4.保证金制度发展违背设立初衷 | 第50-51页 |
5.质量保险制可操作性欠佳 | 第51-54页 |
四、完善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证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54-64页 |
(一)完善建筑工程质量保证法律体系的建议 | 第54-55页 |
1.确定体系 | 第54页 |
2.分步进行 | 第54-55页 |
(二)完善建筑工程质量保证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55-64页 |
1.扩充终身责任制度主体范围 | 第55-56页 |
2.激发质量监管制度创新方式 | 第56-58页 |
3.弥补竣工验收备案制度不足 | 第58页 |
4.增强质量保证金制可操作度 | 第58-59页 |
5.加强质量保险制度可执行力 | 第59-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