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全球化视角下中国的输入性流动性过剩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5页
1.导论第15-37页
   ·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第15-17页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8页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8-35页
     ·关于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研究述评第18-29页
     ·关于中国流动性过剩的研究述评第29-35页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第35-37页
2.全球化与国际资本流动的相关理论第37-57页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第37-40页
     ·全球化的定义第37-38页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第38-40页
   ·开放的宏观经济学的均衡调节模型第40-43页
     ·IS—LM—BP模型的均衡调节第40-42页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均衡调节与国际资本流动第42-43页
   ·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第43-49页
     ·民族主义第44-45页
     ·自由主义第45-46页
     ·马克思经济学的全球化与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第46-47页
     ·依附理论与世界体系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第47-49页
   ·本文的主要理论基础——国际分工理论第49-57页
     ·国际分工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第49-52页
     ·国际分工理论发展的逻辑和趋势第52-54页
     ·确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的两个维度第54-57页
3.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分配机理第57-86页
   ·全球流动性创造的实体经济基础——当前的国际分工格局第57-70页
     ·当前国际分工的新特点第58-59页
     ·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国际收支特点第59-68页
     ·当前国际分工格局下的全球经济失衡第68-70页
   ·全球流动性创造的制度背景——国际货币体系第70-75页
     ·金本位制及其根本缺陷第70-71页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黄金本位)第71-72页
     ·牙买加体系(美元本位)第72-74页
     ·国际货币体系演进的逻辑第74-75页
   ·国际货币的提供、膨胀和流动机制第75-79页
     ·当前国际货币的主要构成第75页
     ·全球货币流动性的提供、膨胀过程第75-77页
     ·美元的循环方式与全球经济失衡的金融视角第77-79页
   ·产业虚拟化与流动性过剩——金融危机为何发源于美国?第79-86页
     ·去工业化与虚拟化——美国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第79-80页
     ·以虚拟经济为推动力的美国经济运行模式第80-81页
     ·美国产业虚拟化的背景和原因第81-83页
     ·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的必然性第83-86页
4.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国际资本的输入第86-112页
   ·全球流动性过剩——世界经济的痼疾第86-90页
     ·进入21世纪G5国家的货币供给第86-89页
     ·过剩的流动性去了哪里?第89-90页
   ·中国的流动性、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第90-98页
     ·流动性过剩在中国的凸显第91-94页
     ·人民币内外价值的背离:对外升值与对内贬值并存第94-95页
     ·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第95-98页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内因与外因——理论分析第98-105页
     ·流动性过剩的内部原因第99-101页
     ·流动性过剩的外部原因第101-105页
   ·中国流动性过剩的内因与外因——实证检验第105-112页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平稳性检验第106页
     ·实证分析第106-111页
     ·结论第111-112页
5.国际流动性输入中国的渠道第112-132页
   ·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方式与流动性输入第112-118页
     ·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第112-117页
     ·制度特色:实体经济开放与货币领域的封闭第117-118页
     ·小结: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决定了流动性输入的必然第118页
   ·流动性输入的实体经济视角—贸易与FDI第118-122页
     ·贸易渠道的流动性输入第119-120页
     ·外国直接投资(FDI)渠道的流动性输入第120-121页
     ·小结第121-122页
   ·流动性输入的金融视角—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第122-132页
     ·热钱的界定与流入的规模第123-126页
     ·热钱流入中国的渠道第126-128页
     ·影响热钱流入的因素分析第128-129页
     ·热钱流入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第129-130页
     ·小结第130-132页
6.化解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第132-159页
   ·流动性过剩对中国经济的危害第132-136页
     ·流动性过剩迫使中国走向经济泡沫化的边缘第133-134页
     ·中国经济有陷入"滞涨"的危险第134-135页
     ·阻碍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第135-136页
   ·化解中国流动性过剩的两种方式——看似合理实则不可能第136-140页
     ·实体经济的增速快于货币增速的可能性第136-138页
     ·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度升值并不能缓解流动性过剩第138-140页
   ·人民币国际化——疏导过剩流动性的必然选择第140-145页
     ·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性第140-141页
     ·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第141-142页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与途径第142-145页
   ·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第145-147页
     ·藏汇于民,切断外汇储备与货币供应的直接联系第145-146页
     ·"藏汇于民"在短期内的实质影响有限第146-147页
   ·进一步鼓励境内资本"走出去"对外投资第147-150页
     ·鼓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第147-148页
     ·扩大对外金融投资第148-150页
   ·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第150-154页
     ·新特里芬难题第150-151页
     ·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走向第151-153页
     ·黄金+碳货币:世界单一货币的构成基础?第153-154页
   ·经济转型——在历史的过程中化解流动性过剩第154-157页
     ·在国内各区域之间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第154-156页
     ·改革要素价格形成体制,缓解要素价格扭曲第156-157页
   ·结论第157-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64页
附表:实证分析数据第164-165页
后记第165-166页
致谢第166-167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第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户金融的微观行为结构研究
下一篇: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