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引言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7-9页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9-1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3 研究路线图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5 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第12-19页 |
2.1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利益输送的基本概念 | 第12-14页 |
2.1.1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基本概念及相关法规 | 第12-13页 |
2.1.2 利益输送的基本概念 | 第13-14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2.2.1 国外利益输送研究综述 | 第14页 |
2.2.2 国内利益输送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2.3 研究述评 | 第15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3.1 委托代理理论及分析 | 第15-16页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及分析 | 第16-18页 |
2.3.3 公司控制权理论及理论分析 | 第18-19页 |
3 我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及利益输送的现状 | 第19-24页 |
3.1 并购重组现状分析 | 第19页 |
3.2 利益输送现状分析 | 第19-22页 |
3.2.1 利益输送的表现形式 | 第19-20页 |
3.2.2 利益输送的形成的原因分析 | 第20-22页 |
3.3 并购重组中利益输送行为的危害 | 第22-24页 |
3.3.1 影响证券市场的环境和氛围 | 第22页 |
3.3.2 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 第22-24页 |
4 DD公司收购DLM公司的案例分析 | 第24-40页 |
4.1 案例概述 | 第24-25页 |
4.2 交易方及交易情况介绍 | 第25-26页 |
4.3 并购重组中利益输送的手法剖析 | 第26-36页 |
4.3.1 并购重组中的高溢价收购 | 第26-33页 |
4.3.2 粉饰DLM公司被收购前财务报表做高估值 | 第33-34页 |
4.3.3 调整上市公司利润为增持计划铺路 | 第34-35页 |
4.3.4 提高审批权限选择性地信息披露 | 第35-36页 |
4.4 并购重组中利益输送行为的影响 | 第36-38页 |
4.4.1 并购利益输送行为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 第36-37页 |
4.4.2 并购中利益输送行为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 第37页 |
4.4.3 并购中利益输送行为对投资者的影响 | 第37-38页 |
4.5 利益输送的成因分析 | 第38-40页 |
4.5.1 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失效 | 第38页 |
4.5.2 公司管理层审批权限的扩大 | 第38-39页 |
4.5.3 外部监管的不到位 | 第39-40页 |
5 规范并购重组遏制利益输送的政策建议 | 第40-46页 |
5.1 设置单独的并购重组信息披露制度 | 第40-41页 |
5.2 强化问责机制 | 第41页 |
5.3 规范大股东及管理层的审批权限 | 第41-43页 |
5.4 加强对审计评估等中介机构的监管 | 第43-44页 |
5.5 法律与现实结合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 | 第44页 |
5.6 建立更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 第44-46页 |
6 结束语 | 第46-4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