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1.1 燃油脱硫的必要性 | 第10-12页 |
1.1.1 燃油脱硫的意义 | 第10页 |
1.1.2 世界各国油品低硫化标准 | 第10-11页 |
1.1.3 燃油中的硫化物 | 第11-12页 |
1.2 加氢脱硫技术 | 第12-13页 |
1.3 燃油的非加氢脱硫技术 | 第13-25页 |
1.3.1 吸附脱硫技术 | 第13-14页 |
1.3.2 生物脱硫技术 | 第14页 |
1.3.3 烷基化脱硫技术 | 第14-15页 |
1.3.4 萃取脱硫技术 | 第15-20页 |
1.3.5 氧化脱硫技术 | 第20-25页 |
1.4 选题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氯化胆碱类低共熔溶剂中磷钨酸催化氧化燃油脱硫的研究 | 第27-44页 |
2.1 前言 | 第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30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27-28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2.2.3 模型油的制备 | 第29页 |
2.2.4 低共熔溶剂的制备 | 第29页 |
2.2.5 催化氧化脱硫实验 | 第29-30页 |
2.2.6 油品定量分析 | 第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3页 |
2.3.1 不同DESs与油品的互溶情况 | 第30-31页 |
2.3.2 不同脱硫体系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3 萃取剂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32-34页 |
2.3.4 催化剂种类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5 催化剂和氧化剂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6 不同含硫底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2.3.7 干扰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37-38页 |
2.3.8 温度和时间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38-39页 |
2.3.9 ChCl/2PEG的循环活性 | 第39-41页 |
2.3.10 脱硫机理探讨 | 第41-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酸性低共熔溶剂中季鏻型杂多酸盐催化氧化燃油脱硫的研究 | 第44-59页 |
3.1 前言 | 第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7页 |
3.2.1 主要试剂 | 第44-45页 |
3.2.2 主要仪器 | 第45页 |
3.2.3 模型油的制备 | 第45-46页 |
3.2.4 催化剂和低共熔溶剂的制备 | 第46页 |
3.2.5 催化氧化燃油脱硫研究 | 第46页 |
3.2.6 油品定量分析 | 第46-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8页 |
3.3.1 催化剂的FT-IR表征 | 第47-49页 |
3.3.2 不同萃取剂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49-50页 |
3.3.3 不同萃取剂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4 不同催化剂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3.3.5 不同催化剂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6 不同氧化剂用量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7 不同温度和时间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8 不同含硫底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9 不同干扰物 | 第56-57页 |
3.3.10 脱硫机理的探讨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酸性低共熔溶剂中磺酸化磷钨酸盐催化氧化燃油脱硫的研究 | 第59-81页 |
4.1 前言 | 第5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9-62页 |
4.2.1 主要试剂 | 第59-60页 |
4.2.2 主要仪器 | 第60-61页 |
4.2.3 模型油的制备 | 第61页 |
4.2.4 低共熔溶剂和催化剂的制备 | 第61页 |
4.2.5 催化氧化燃油脱硫实验 | 第61页 |
4.2.6 油品定量分析 | 第61-6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2-80页 |
4.3.1 催化剂的核磁表征 | 第62-65页 |
4.3.2 催化剂的红外表征 | 第65-66页 |
4.3.3 催化剂的质谱表征 | 第66-67页 |
4.3.4 不同低共熔溶剂的影响 | 第67-69页 |
4.3.5 萃取剂用量的影响 | 第69-70页 |
4.3.6 不同催化剂的影响 | 第70-73页 |
4.3.7 不同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73页 |
4.3.8 不同氧化剂及其用量的影响 | 第73-75页 |
4.3.9 温度和时间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75-76页 |
4.3.10 不同含硫底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76-77页 |
4.3.11 不同干扰物对脱硫效果的影响 | 第77-78页 |
4.3.12 脱硫机理探讨 | 第78-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5.1 结论 | 第81-82页 |
5.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