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2.1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2.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9页 |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 第19-21页 |
第2章 地方预算及地方预算自主权理论框定 | 第21-28页 |
2.1 地方预算自主权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2.1.1 财政联邦主义 | 第21-23页 |
2.1.2 地方自治学说 | 第23-25页 |
2.1.3 公共财政学说 | 第25-26页 |
2.2 我国地方预算自主权界定 | 第26-27页 |
2.2.1 中央与地方预算关系 | 第26页 |
2.2.2 地方预算自主权概念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我国地方预算自主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8-36页 |
3.1 地方预算自主权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3.1.1 立法层次较低且不规范 | 第28-29页 |
3.1.2 预算法律规范之间冲突明显,预算法律体系不完善 | 第29-30页 |
3.2 地方预算自主权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0-35页 |
3.2.1 地方预算主体决策权缺失 | 第30-31页 |
3.2.2 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地方支出责任过大 | 第31-32页 |
3.2.3 地方预算收入严重不足 | 第32-33页 |
3.2.4 地方预算监督机制不完善 | 第33-35页 |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域外地方预算自主权模式考察及借鉴 | 第36-42页 |
4.1 不同国家结构形式下地方预算自主权模式分析 | 第36-40页 |
4.1.1 联邦制下地方预算自主权模式分析 | 第36-38页 |
4.1.2 单一制下地方预算自主权模式分析 | 第38-40页 |
4.2 域外地方预算自主权模式对我国的借鉴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加强我国地方预算自主权的对策 | 第42-51页 |
5.1 规范、完善政府预算法律体系 | 第42-44页 |
5.1.1 财政立宪 | 第42页 |
5.1.2 加快制定财政及税收基本法 | 第42-43页 |
5.1.3 梳理相关预算法律,建立统一协调机制 | 第43-44页 |
5.2 赋予地方政府独立的预算主体资格 | 第44-45页 |
5.2.1 确认地方实质预算主体资格 | 第44页 |
5.2.2 地方政府自主决定预算优先次序 | 第44-45页 |
5.3 多途径保障地方预算收入 | 第45-47页 |
5.3.1 以税收保障地方预算收入 | 第45-46页 |
5.3.2 以非税收收入增加地方预算 | 第46-47页 |
5.3.3 合理控制地方预算债务收入 | 第47页 |
5.4 加快地方政府的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进程 | 第47-49页 |
5.4.1 明确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依据 | 第47-48页 |
5.4.2 加快地方政府的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进程 | 第48-49页 |
5.5 强化对地方政府预算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 第49-50页 |
5.5.1 强化审计机关对预算监督的管理 | 第49页 |
5.5.2 强化人大对预算监督的管理和完善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1、结论 | 第51页 |
2、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