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7页 |
第1章 新浪网校园暴力事件报道的样本提取与特征分析 | 第17-28页 |
1.1 样本提取依据与类目建构 | 第17-20页 |
1.1.1 样本提取依据 | 第17-18页 |
1.1.2 类目建构 | 第18-20页 |
1.2 新浪网校园暴力事件报道的样本特征分析 | 第20-28页 |
1.2.1 整体情况:转载地方媒体报道为主,报道量呈上升趋势 | 第20-21页 |
1.2.2 报道体裁与频道:以消息为主的社会新闻 | 第21-23页 |
1.2.3 信息来源:信息多来源于第三方 | 第23页 |
1.2.4 归因报道:疑似归因较少,归因方式客观 | 第23-24页 |
1.2.5 报道议题:存在多个议题,但以个案报道为主 | 第24-25页 |
1.2.6 失当表现:失当表现普遍存在且形式多样 | 第25-26页 |
1.2.7 报道标题:突出女生主体,负面情绪扩散 | 第26-28页 |
第2章 新浪网校园暴力事件报道方式及文本呈现的问题 | 第28-35页 |
2.1 校园暴力事件报道方式的问题 | 第28-30页 |
2.1.1 报道体裁的单一性 | 第28-29页 |
2.1.2 报道频道分布缺少专业性 | 第29页 |
2.1.3 信息来源的不平衡性 | 第29-30页 |
2.2 校园暴力事件报道文本呈现的问题 | 第30-35页 |
2.2.1 议题设置的集中性与衍生性 | 第30-31页 |
2.2.2 报道构建的“符号真实”与“客观真实”存在明显差异 | 第31-35页 |
第3章 新浪网校园暴力事件报道中的新闻伦理问题 | 第35-42页 |
3.1 校园暴力细节刻画的刺激性 | 第35-38页 |
3.1.1 校园暴力的细节化描写 | 第35-36页 |
3.1.2 校园暴力图片的不当使用 | 第36-37页 |
3.1.3 校园暴力视频的自由传播 | 第37-38页 |
3.2 校园暴力事件报道关于未成年人的新闻伦理问题 | 第38-42页 |
3.2.1 未成年人隐私信息保护的缺失 | 第38-39页 |
3.2.2 未成年人负面形象的渲染 | 第39-40页 |
3.2.3 强拉校园暴力与自杀的关联性误导未成年人 | 第40-42页 |
第4章 新浪网校园暴力事件报道的改进建议 | 第42-48页 |
4.1 进行专业化的事件报道 | 第42-44页 |
4.1.1 拓展与明确信息来源,提供可靠的事实信息 | 第42页 |
4.1.2 选择合理的报道频道,建构校园暴力的系统认知 | 第42-43页 |
4.1.3 利用多元化新闻体裁,完善相关议题结构 | 第43-44页 |
4.2 提供人性化的报道内容 | 第44-46页 |
4.2.1 进行合理编辑,避免刺激性信息的呈现 | 第44页 |
4.2.2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体现人文关怀 | 第44-46页 |
4.2.3 提供平衡报道,疏导受众情绪 | 第46页 |
4.3 加强网络媒体自身建设 | 第46-48页 |
4.3.1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关规范 | 第46-47页 |
4.3.2 组织相关培训,提升媒体人员的职业素养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