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三、课题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一)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课题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翻转课堂”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3页 |
一、“翻转课堂”的理论界定与内涵解读 | 第17-19页 |
(一)“翻转课堂”的理论界定 | 第17-18页 |
(二)“翻转课堂”的内涵解读 | 第18-19页 |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分析 | 第19-21页 |
(一)以教育信息技术为依托 | 第19-20页 |
(二)学习方式多元化、个性化 | 第20页 |
(三)良性的深度交互机制 | 第20-21页 |
(四)自主的协作学习环境 | 第21页 |
三、“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一)人本主义 | 第21页 |
(二)建构主义 | 第21-22页 |
(三)混合学习 | 第22页 |
(四)数字化学习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翻转课堂”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现实性分析 | 第23-27页 |
一、“翻转课堂”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现实优势 | 第23-24页 |
(一)符合思想政治课程理念的要求——少讲多学,合作共赢 | 第23-24页 |
(二)推动自主学习的实践突破——学生灵动,课堂鲜活 | 第24页 |
(三)实现课堂教学的本质变化——交互对话,过程高效 | 第24页 |
二、“翻转课堂”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现实价值 | 第24-25页 |
(一)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 第24页 |
(二)强化学生主人翁学习意识,发挥其主体地位 | 第24-25页 |
(三)增加课堂互动与活力,促进课程资源生成 | 第25页 |
三、“翻转课堂”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现实可行性 | 第25-27页 |
(一)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 第25页 |
(二)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愿望 | 第25-26页 |
(三)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内容的特点需要 | 第26-27页 |
第四章 “翻转课堂”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原则与步骤 | 第27-38页 |
一、“翻转课堂”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原则 | 第27-28页 |
(一)科学性与学科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7页 |
(二)过程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7-28页 |
(三)个性化与协作化相结合的原则 | 第28页 |
(四)指向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28页 |
二、“翻转课堂”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步骤 | 第28-35页 |
(一)课前准备阶段 | 第29-32页 |
(二)课上实施阶段——师生互动,知识内化 | 第32-34页 |
(三)课后反思阶段——评价反馈,认识升华 | 第34-35页 |
三、“翻转课堂”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注意 | 第35-38页 |
(一)师生角色的定位 | 第35-36页 |
(二)形式与内容的互动 | 第36页 |
(三)课堂教学的管理 | 第36页 |
(四)教学资源的整合 | 第36-37页 |
(五)评价方式的转变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