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稀有金属和少量金属论文--钼论文

河南栾川火神庙钼矿床成矿作用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1-19页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第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6页
        1.2.1 矽卡岩型钼矿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栾川矿集区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3 火神庙钼矿床研究现状第15-16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第18-19页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9-24页
    2.1 地层第19-21页
    2.2 构造第21-22页
        2.2.1 褶皱第21-22页
        2.2.2 断裂第22页
    2.3 岩浆岩第22-24页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第24-33页
    3.1 地层第24页
    3.2 构造第24页
    3.3 岩浆岩第24-25页
    3.4 矿体特征第25-26页
    3.5 矿石特征第26-29页
        3.5.1 矿物组成第26-28页
        3.5.2 矿石构造第28页
        3.5.3 矿石结构第28-29页
    3.6 围岩蚀变特征第29页
    3.7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第29-32页
        3.7.1 矽卡岩期第29-30页
        3.7.2 石英-硫化物期第30-32页
    3.8 矿物生成顺序第32-33页
第4章 火神庙岩体特征第33-54页
    4.1 岩体地质与岩相学特征第33-34页
    4.2 矿物学特征第34-41页
        4.2.1 测试方法第34-36页
        4.2.2 测试结果第36-41页
    4.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第41-45页
        4.3.1 分析方法第41页
        4.3.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第41-42页
        4.3.3 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第42-45页
    4.4 岩体年代学研究第45-51页
        4.4.1 测试方法第45-46页
        4.4.2 测试结果第46-51页
    4.5 锆石Hf同位素第51-54页
        4.5.1 测试方法第51页
        4.5.2 测试结果第51-54页
第5章 成矿时代第54-56页
    5.1 辉钼矿样品特征第54页
    5.2 测试方法第54-55页
    5.3 测试结果第55-56页
第6章 成矿流体与成矿物质来源第56-68页
    6.1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第56-63页
        6.1.1 样品及测试方法第56-57页
        6.1.2 包裹体岩相学特征第57-58页
        6.1.3 显微测温结果第58-63页
    6.2 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第63-64页
        6.2.1 测试方法第63页
        6.2.2 分析结果第63-64页
    6.3 H-O同位素第64-65页
        6.3.1 样品描述及测试方法第64-65页
        6.3.2 测试结果第65页
    6.4 C-O同位素第65-66页
        6.4.1 样品描述及测试方法第65页
        6.4.2 测试结果第65-66页
    6.5 S同位素第66-68页
        6.5.1 样品描述及测试方法第66页
        6.5.2 测试结果第66-68页
第7章 火神庙钼矿床成因第68-91页
    7.1 火神庙岩体成因第68-78页
        7.1.1 成岩年龄第68页
        7.1.2 岩石类型第68-70页
        7.1.3 岩浆源区第70-72页
        7.1.4 岩浆形成的温压条件第72-74页
        7.1.5 岩浆演化过程第74-75页
        7.1.6 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第75-78页
    7.2 成矿时代第78页
    7.3 成矿压力和深度第78-81页
    7.4 成矿流体的性质与演化第81-84页
    7.5 成矿物质来源第84-85页
    7.6 钼的运移、富集和沉淀第85-87页
        7.6.1 钼的迁移第85-86页
        7.6.2 钼的富集第86页
        7.6.3 钼的沉淀第86-87页
    7.7 成矿模式第87-88页
    7.8 成矿潜力分析第88-89页
    7.9 找矿标志第89-91页
第8章 结论第91-93页
致谢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112页
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亚东地区高压泥质麻粒岩的岩石学与年代学研究
下一篇:青海湖现代沉积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