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网络电话类证据

摘要第1-8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网络电话及其立法状况第10-18页
 一、网络电话概况第10页
 二、网络电话的基本特征第10-12页
  (一) 技术性第10-11页
  (二) 私密性第11页
  (三) 无序性第11-12页
  (四) 证据性第12页
 三、我国网络电话立法现状第12-13页
 四、国外网络电话立法状况及其启示第13-18页
  (一) 国外网络电话的立法状况第13-15页
  (二) 国外网络电话立法的启示第15-18页
第二章 网络电话类证据及其特殊性第18-21页
 一、网络电话类证据的概念第18页
 二、网络电话类证据的形式第18-19页
 三、网络电话类证据的特殊性第19-21页
  (一) 多样性第19页
  (二) 科技性第19-20页
  (三) 法定性第20-21页
第三章 网络电话类证据的收集与保全第21-30页
 一、收集主体第21-23页
  (一) 电子技术与声纹鉴定专家第21页
  (二) 计算机图形学专家第21-22页
  (三) 网侦警察第22-23页
  (四) 关系人第23页
 二、收集规则和程序第23-26页
  (一) 收集规则第23-25页
  (二) 收集程序第25-26页
 三、不同格式文件的收集方法第26-27页
  (一) 语音文件第26页
  (二) 文本文件第26-27页
  (三) 聊天记录第27页
  (四) 图像文件第27页
 四、网络电话类证据保全第27-30页
  (一) 语音文件的保全第28页
  (二) 文本文件的保全第28-29页
  (三) 聊天记录的保全第29页
  (四) 图像文件的保全第29-30页
第四章 网络电话类证据的运用第30-34页
 一、网络电话类证据审查与认定第30-31页
  (一) 虚假性排除第30页
  (二) 关联性认定第30-31页
  (三) 合法性保障第31页
 二、网络电话类证据的证明力判断第31-34页
  (一) 关联性判断第32页
  (二) 补强证据规则第32-33页
  (三) 最佳证据规则第33-34页
第五章 网络电话类证据立法的建议第34-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渎职犯罪证据研究
下一篇:论刑事诉讼翻译制度--以我国少数民族和聋哑人犯罪案件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