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渎职犯罪证据研究

摘要第1-9页
一、渎职犯罪的证据概述第9-15页
 (一) 渎职罪证据的概念第9页
 (二) 渎职罪证据表现形式第9-12页
  1. 物证、书证第9-10页
  2. 证人证言第10页
  3. 被害人陈述第10页
  4. 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第10-11页
  5. 鉴定结论第11页
  6. 勘验、检查笔录第11-12页
  7. 视听资料第12页
 (三) 渎职罪证据的特点第12-15页
  1. 口供等言词证据使用多第12页
  2. 证人与被告人关系密切第12-13页
  3. 取证涉及范围广第13页
  4. 口供重要性不是很大第13页
  5. 证明环节和内容更多第13页
  6. 受渎职原案的影响大第13-15页
二、渎职犯罪证据的收集第15-23页
 (一) 渎职犯罪证据收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15-17页
  1. 证据收集不及时、不全面、不合法第15页
  2. 证据保全意识不强,固定证据做的不到位第15-16页
  3. 取证中“三重三轻”倾向严重第16页
  4. 渎职犯罪证明标准不明确,证据运用能力较低第16页
  5. 证人作证的积极性较低第16-17页
 (二) 渎职犯罪证据的收集原则第17-19页
  1. 实体证据和程序证据并重收集原则第17页
  2. 客观全面收集原则第17-18页
  3. 及时收集原则第18页
  4. 坚持依靠群众原则第18页
  5. 深入细致原则第18-19页
  6. 重视现代科技原则第19页
 (三) 渎职犯罪证据收集要点第19-23页
  1. 收集渎职犯罪主体要件的证据第19-20页
  2. 明确渎职犯罪嫌疑人职责证据第20页
  3. 证明渎职犯罪行为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证据第20-21页
  4. 重视收集渎职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证据第21-22页
  5. 认真收集渎职危害后果与渎职行为间因果关系的证据第22页
  6. 收集犯罪嫌疑人主观罪过的证据第22-23页
三、渎职犯罪证据的固定与保全第23-26页
 (一) 对渎职犯罪实物证据固定与保全方式第23-24页
  1. 原物固定与保全第23页
  2. 录像、拍照对实物证据进行固定与保全第23-24页
  3. 采取鉴定结论、权威证明的方式对犯罪行为、犯罪结果、犯罪主观态度的证据进行固定与保全第24页
 (二) 对渎职犯罪言词证据固定与保全方式第24-26页
  1. 用笔录固定和保全言词证据第24-25页
  2. 采取录音、录像手段进行固定和保全第25页
  3. 当事人自书方式固定和保全证据第25-26页
四、渎职犯罪证据的组合方式及其应用第26-30页
 (一) 渎职犯罪证据组合应用现状第26页
 (二) 渎职犯罪的证据组合方式第26-30页
  1. 按照犯罪构成要件进行组合第27-28页
  2. 按照叙述式进行证据组合第28-30页
结语第30-31页
参考文献第31页

论文共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制度衔接的思考
下一篇:论网络电话类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