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一、渎职犯罪的证据概述 | 第9-15页 |
(一) 渎职罪证据的概念 | 第9页 |
(二) 渎职罪证据表现形式 | 第9-12页 |
1. 物证、书证 | 第9-10页 |
2. 证人证言 | 第10页 |
3. 被害人陈述 | 第10页 |
4. 被告人、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 | 第10-11页 |
5. 鉴定结论 | 第11页 |
6. 勘验、检查笔录 | 第11-12页 |
7. 视听资料 | 第12页 |
(三) 渎职罪证据的特点 | 第12-15页 |
1. 口供等言词证据使用多 | 第12页 |
2. 证人与被告人关系密切 | 第12-13页 |
3. 取证涉及范围广 | 第13页 |
4. 口供重要性不是很大 | 第13页 |
5. 证明环节和内容更多 | 第13页 |
6. 受渎职原案的影响大 | 第13-15页 |
二、渎职犯罪证据的收集 | 第15-23页 |
(一) 渎职犯罪证据收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5-17页 |
1. 证据收集不及时、不全面、不合法 | 第15页 |
2. 证据保全意识不强,固定证据做的不到位 | 第15-16页 |
3. 取证中“三重三轻”倾向严重 | 第16页 |
4. 渎职犯罪证明标准不明确,证据运用能力较低 | 第16页 |
5. 证人作证的积极性较低 | 第16-17页 |
(二) 渎职犯罪证据的收集原则 | 第17-19页 |
1. 实体证据和程序证据并重收集原则 | 第17页 |
2. 客观全面收集原则 | 第17-18页 |
3. 及时收集原则 | 第18页 |
4. 坚持依靠群众原则 | 第18页 |
5. 深入细致原则 | 第18-19页 |
6. 重视现代科技原则 | 第19页 |
(三) 渎职犯罪证据收集要点 | 第19-23页 |
1. 收集渎职犯罪主体要件的证据 | 第19-20页 |
2. 明确渎职犯罪嫌疑人职责证据 | 第20页 |
3. 证明渎职犯罪行为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证据 | 第20-21页 |
4. 重视收集渎职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证据 | 第21-22页 |
5. 认真收集渎职危害后果与渎职行为间因果关系的证据 | 第22页 |
6. 收集犯罪嫌疑人主观罪过的证据 | 第22-23页 |
三、渎职犯罪证据的固定与保全 | 第23-26页 |
(一) 对渎职犯罪实物证据固定与保全方式 | 第23-24页 |
1. 原物固定与保全 | 第23页 |
2. 录像、拍照对实物证据进行固定与保全 | 第23-24页 |
3. 采取鉴定结论、权威证明的方式对犯罪行为、犯罪结果、犯罪主观态度的证据进行固定与保全 | 第24页 |
(二) 对渎职犯罪言词证据固定与保全方式 | 第24-26页 |
1. 用笔录固定和保全言词证据 | 第24-25页 |
2. 采取录音、录像手段进行固定和保全 | 第25页 |
3. 当事人自书方式固定和保全证据 | 第25-26页 |
四、渎职犯罪证据的组合方式及其应用 | 第26-30页 |
(一) 渎职犯罪证据组合应用现状 | 第26页 |
(二) 渎职犯罪的证据组合方式 | 第26-30页 |
1. 按照犯罪构成要件进行组合 | 第27-28页 |
2. 按照叙述式进行证据组合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