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漏洞检测技术 | 第15-22页 |
2.1 漏洞概述 | 第15页 |
2.2 静态检测技术 | 第15-17页 |
2.2.1 词法语义分析技术 | 第15-16页 |
2.2.2 类型推断技术 | 第16-17页 |
2.2.3 模型检验技术 | 第17页 |
2.3 动态检测技术 | 第17-20页 |
2.3.1 Fuzzing检测技术 | 第17-18页 |
2.3.2 符号执行技术 | 第18页 |
2.3.3 污点分析技术 | 第18-19页 |
2.3.4 虚拟执行技术 | 第19-20页 |
2.4 漏洞检测技术分析 | 第20页 |
2.5 文档类型漏洞检测技术 | 第20-2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文档类型0Day漏洞检测模型 | 第22-40页 |
3.1 恶意文档攻击执行流程 | 第22页 |
3.2 常见格式化文档结构分析 | 第22-33页 |
3.2.1 PDF文档结构分析 | 第23-26页 |
3.2.2 标准Microsoft Office文档结构分析 | 第26-31页 |
3.2.3 通用格式文档结构分析 | 第31-33页 |
3.3 shellcode的技术特点分析 | 第33-38页 |
3.3.1 攻击文档中shellcode的局限性 | 第33-34页 |
3.3.2 多态shellcode | 第34-35页 |
3.3.3 shellcode定位动态链接库 | 第35-36页 |
3.3.4 shellcode自定位 | 第36-38页 |
3.4 文档类型0Day漏洞检测模型 | 第38-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文档类型0Day漏洞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40-61页 |
4.1 文档类型0Day漏洞检测系统概述 | 第40-42页 |
4.1.1 检测系统需求分析 | 第40页 |
4.1.2 系统设计 | 第40-42页 |
4.2 文档类型0Day漏洞检测模型的实现 | 第42-55页 |
4.2.1 文档格式解析模块的实现 | 第42-44页 |
4.2.2 shellcode检测模块的实现 | 第44-53页 |
4.2.3 0Day漏洞判定模块的实现 | 第53-55页 |
4.3 文档类型0Day漏洞检测系统其他模块的实现 | 第55-60页 |
4.3.1 交互模块的实现 | 第55-58页 |
4.3.2 数据存储模块的实现 | 第58-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文档类型0Day漏洞检测模型验证 | 第61-66页 |
5.1 模型验证概述 | 第61-62页 |
5.1.1 验证对象 | 第61页 |
5.1.2 验证方法 | 第61-62页 |
5.1.3 验证数据 | 第62页 |
5.2 验证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5.2.1 检测结果概述 | 第62-63页 |
5.2.2 检测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5.2.3 检测结果总结 | 第64-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本文工作内容总结 | 第66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