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7页 |
1 多杀菌素的研究进展 | 第12-16页 |
1.1 多杀菌素的分子结构及成分 | 第12-13页 |
1.2 多杀菌素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 | 第13-14页 |
1.3 多杀菌素的降解途径 | 第14-15页 |
1.4 多杀菌素的分析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2 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 | 第16-17页 |
3 发酵培养基优化方法 | 第17-21页 |
3.1 单因子实验 | 第17-18页 |
3.2 析因设计 | 第18页 |
3.3 响应面设计法 | 第18-19页 |
3.4 人工神经网络在发酵过程中的应用 | 第19-21页 |
4 刺糖多孢菌的发酵培养基组分优化研究 | 第21-22页 |
5 刺糖多孢菌补料工艺的研究 | 第22-25页 |
5.1 补料工艺优化背景 | 第22-24页 |
5.2 葡萄糖发酵过程的影响 | 第24页 |
5.3 玉米浆补料对发酵的影响 | 第24-25页 |
5.4 其他形式的补料工艺 | 第25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40页 |
1 材料 | 第27-29页 |
1.1 供试菌株 | 第27页 |
1.2 培养基和试剂 | 第27-28页 |
1.2.1 种子培养基 | 第27页 |
1.2.2 初始发酵培养基 | 第27页 |
1.2.3 DNS试剂 | 第27页 |
1.2.4 钼酸铵溶液 | 第27页 |
1.2.5 纳氏试剂 | 第27-28页 |
1.2.6 酒石酸钾钠溶液 | 第28页 |
1.2.7 铵态氮标准贮备溶液 | 第28页 |
1.2.8 铵态氮标准使用溶液 | 第28页 |
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8-2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9-40页 |
2.1 多杀菌素发酵培养 | 第29页 |
2.2 发酵样品的制备 | 第29页 |
2.3 多杀菌素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2.4 还原糖含量检测 | 第29-31页 |
2.5 氨基氮含量测定 | 第31-33页 |
2.6 无机磷含量测定 | 第33-34页 |
2.7 生物量的测定 | 第34-36页 |
2.8 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结合优化刺糖多孢菌发酵培养基 | 第36-38页 |
2.9 玉米浆补料过程的优化 | 第38-39页 |
2.10 BP神经网络建模与遗传算法优化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40-50页 |
1. 刺糖多孢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 第40-45页 |
1.1 Plackett-Burman实验分析 | 第40-41页 |
1.2 人工神经网络建模 | 第41-42页 |
1.3 数据结果检测 | 第42-44页 |
1.4 发酵条件的进一步优化 | 第44-45页 |
2 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和菌体浓度的测定 | 第45-46页 |
3 玉米浆补料优化 | 第46-50页 |
3.1 在对数生长期补加玉米浆溶液 | 第46-47页 |
3.2 在发酵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补加玉米浆溶液 | 第47-48页 |
3.3 BP神经网络建模与遗传算法优化 | 第48页 |
3.4 玉米浆补料发酵优化方案检验 | 第48-50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0-52页 |
1. 刺糖多孢菌发酵培养基成分的优化研究 | 第50-51页 |
2. 玉米浆补料发酵条件探索 | 第51-52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今后的研究设想 | 第52-53页 |
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52页 |
2. 今后工作的设想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硕士期间撰写和发表的与本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 | 第61-62页 |
课题受资助的基金项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