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0-14页 |
1.2.1 热力系统模型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电热联合系统潮流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电热联合系统最优潮流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2章 热力系统模型 | 第15-31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电热联合系统简介 | 第15-18页 |
2.2.1 电力系统 | 第15页 |
2.2.2 热力系统 | 第15-17页 |
2.2.3 电热联合系统 | 第17-18页 |
2.3 热网运行调节方式 | 第18-19页 |
2.4 电热耦合器件模型 | 第19-24页 |
2.4.1 热电机组计算模型 | 第20-22页 |
2.4.2 电锅炉计算模型 | 第22-23页 |
2.4.3 循环泵计算模型 | 第23页 |
2.4.4 热泵计算模型 | 第23-24页 |
2.5 传统热网模型 | 第24-28页 |
2.5.1 热网水力模型 | 第24-26页 |
2.5.2 热网热力模型 | 第26-28页 |
2.6 计及回水管网热损失的热网递推模型 | 第28-29页 |
2.6.1 实际热网结构与运行特点 | 第28-29页 |
2.6.2 热网递推模型结构特点 | 第2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电热联合系统潮流算法研究 | 第31-49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热力系统潮流传统算法 | 第31-32页 |
3.2.1 全部假定法 | 第32页 |
3.2.2 主回路法 | 第32页 |
3.3 热力系统前推回代潮流计算法 | 第32-34页 |
3.4 电热联合系统潮流顺序计算法 | 第34-36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36-48页 |
3.5.1 算例系统 | 第36-40页 |
3.5.2 仿真分析 | 第40-42页 |
3.5.3 回水管网热损失对联合系统潮流及消纳风电能力影响 | 第42-44页 |
3.5.4 电锅炉位置对联合系统潮流及消纳风电能力的影响 | 第44-45页 |
3.5.5 热源出口水温对联合系统潮流及消纳风电能力的影响 | 第45-47页 |
3.5.6 热源出口流量对联合系统潮流及消纳风电能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电热联合系统最优潮流算法研究 | 第49-64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最优潮流模型 | 第49-53页 |
4.2.1 目标函数 | 第49-50页 |
4.2.2 约束条件 | 第50-53页 |
4.3 最优潮流模型的内点法求解过程 | 第53-59页 |
4.3.1 内点法原理 | 第53-54页 |
4.3.2 内点法求解过程 | 第54-59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59-63页 |
4.4.1 算例系统 | 第59-61页 |
4.4.2 仿真分析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