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空气特性论文

湿热气候区农村居民热适应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主要符号对照表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热舒适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国外热舒适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热舒适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第16-17页
        1.3.1 研究目的第16页
        1.3.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7页
    1.4 论文框架第17-19页
第二章 现场热舒适调研及数据处理方法第19-29页
    2.1 现场调研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第19-20页
    2.2 现场热舒适调研内容第20-25页
        2.2.1 现场调研的测点布置第20页
        2.2.2 现场调研的对象第20-21页
        2.2.3 现场调研的测试仪器第21-22页
        2.2.4 现场调研的测试时间第22-23页
        2.2.5 现场调研的问卷设计第23-24页
        2.2.6 现场调研的成果统计第24-25页
    2.3 调研数据的处理方法第25-27页
        2.3.1 新陈代谢率第25页
        2.3.2 服装热阻第25页
        2.3.3 操作温度第25-26页
        2.3.4 室外平滑周平均温度第26页
        2.3.5 预计适应性平均热感觉指标第26-27页
    2.4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北海地区农宅实测与问卷调研结果统计第29-43页
    3.1 典型住宅A的实测数据第29-33页
        3.1.1 典型住宅A实测室内温度的季节变化第29-31页
        3.1.2 典型住宅A实测相对湿度的季节变化第31-33页
    3.2 热环境参数及人员状况调查统计结果第33-37页
        3.2.1 热环境参数第33-35页
        3.2.2 年龄分布第35-36页
        3.2.3 衣着情况第36页
        3.2.4 新陈代谢率第36-37页
    3.3 主观感觉投票统计结果第37-42页
        3.3.1 热感觉第37-38页
        3.3.2 湿感觉第38-39页
        3.3.3 吹风感第39-40页
        3.3.4 热舒适第40-41页
        3.3.5 热可接受度第41-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北海地区农村居民热舒适调研结果分析第43-61页
    4.1 温度与主观感觉的关系第43-45页
        4.1.1 热中性温度第43-44页
        4.1.2 可接受温度范围第44-45页
    4.2 相对湿度与主观感觉的关系第45-46页
        4.2.1 相对湿度与湿感觉的关系第45-46页
        4.2.2 相对湿度对热感觉的影响第46页
    4.3 风速与主观感觉的关系第46-48页
        4.3.1 风速与风感觉的关系第46-47页
        4.3.2 风速对热感觉的影响第47-48页
    4.4 季节与主观感觉的关系第48-51页
        4.4.1 季节对热感觉的影响第48-49页
        4.4.2 季节对湿感觉的影响第49-50页
        4.4.3 季节对风感觉的影响第50-51页
    4.5 居民对环境的适应性分析第51-57页
        4.5.1 服装行为的适应性分析第51-53页
        4.5.2 开窗行为的适应性分析第53-55页
        4.5.3 居民心理适应性分析第55-57页
    4.6 与湿热气候区夏季现场调研结果比较第57-58页
    4.7 本章小结第58-61页
第五章 北海地区农村居民适应性热舒适评价第61-73页
    5.1 自然通风环境室内热舒适区的确定方法第61-62页
        5.1.1 美国标准ASHRAE 55 热舒适区的确定方法第61页
        5.1.2 欧洲标准EN15251热舒适区的确定方法第61-62页
        5.1.3 我国标准GB/T50785热舒适区的确定方法第62页
    5.2 自然通风环境室内热舒适区的适用范围分析第62-65页
        5.2.1 ASHRAE的热适应模型第62-63页
        5.2.2 EN15251的热适应模型第63页
        5.2.3 GB/T50785的热适应模型第63-65页
    5.3 与自然通风环境室内热舒适区相比较第65-68页
        5.3.1 与ASHRAE 55 相比较第65页
        5.3.2 与EN15251相比较第65-66页
        5.3.3 与GB/T 50785 相比较第66-68页
    5.4 人体适应性热适应模型的建立第68-70页
        5.4.1 修正PMV模型的建立第68-69页
        5.4.2 热适应模型的建立第69-70页
    5.5 本章小结第70-73页
第六章 结论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1页
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第81-83页
图表目录第83-87页
致谢第87-89页
附录:热舒适现场调查问卷第89-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混合蚁群算法的可重构生产单元布局研究
下一篇:计算机辅助的中国书法真伪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