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土水势理论的压实黄土水分迁移规律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水分迁移理论 | 第15-21页 |
2.1 常用水分迁移理论 | 第15-17页 |
2.2 土水势的构成 | 第17-21页 |
3 试验用土的基本性质及制样方法 | 第21-43页 |
3.1 试验用土基本性质 | 第21-34页 |
3.1.1 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 第22页 |
3.1.2 颗粒大小分布曲线 | 第22-24页 |
3.1.3 液塑性指标 | 第24-25页 |
3.1.4 抗剪强度指标 | 第25-33页 |
3.1.5 饱和含水量 | 第33-34页 |
3.2 制样方法 | 第34-41页 |
3.2.1 常用制样方法 | 第36页 |
3.2.2 一次装入,整体压实 | 第36-38页 |
3.2.3 双面振动标准拼接法 | 第38-4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水分迁移试验 | 第43-79页 |
4.1 重力势试验 | 第43-54页 |
4.1.1 土壤水分测量仪 | 第43-44页 |
4.1.2 试验方案和试验步骤 | 第44-48页 |
4.1.3 最终含水量的分布 | 第48-51页 |
4.1.4 干密度对含水量分布的影响 | 第51-52页 |
4.1.5 界限含水量的确定 | 第52-54页 |
4.2 温度势试验 | 第54-65页 |
4.2.1 试验方案和试验步骤 | 第54-60页 |
4.2.2 最终含水量的分布 | 第60-63页 |
4.2.3 含水量随位置和温度的变化 | 第63-65页 |
4.3 基质势试验 | 第65-77页 |
4.3.1 土水特征曲线及其量测方法 | 第65-69页 |
4.3.2 试验方案和试验步骤 | 第69-70页 |
4.3.3 试验误差分析 | 第70-72页 |
4.3.4 试验用土的SWCC | 第72-76页 |
4.3.5 干密度对SWCC的影响 | 第76-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5 水分迁移模型 | 第79-99页 |
5.1 常用水分迁移模型简介 | 第79-84页 |
5.1.1 梯度驱动模型 | 第79-81页 |
5.1.2 连续介质模型 | 第81-84页 |
5.1.3 混合模型 | 第84页 |
5.2 水热耦合迁移模型的建立 | 第84-89页 |
5.2.1 基本假设 | 第85页 |
5.2.2 水分迁移方程 | 第85-87页 |
5.2.3 土体热传递方程 | 第87-88页 |
5.2.4 水热耦合迁移方程 | 第88-89页 |
5.3 函数关系的确定 | 第89-96页 |
5.3.1 基质吸力与含水量的关系 | 第89-93页 |
5.3.2 温度与含水量的关系 | 第93-95页 |
5.3.3 渗透系数与含水量的关系 | 第95-96页 |
5.3.4 热交换系数与含水量的关系 | 第9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6-9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3页 |
6.1 结论 | 第99-100页 |
6.2 展望 | 第100-103页 |
致谢 | 第103-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