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国内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现状 | 第13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目的 | 第13页 |
1.3.2 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2 幼儿与幼儿园室外空间环境概述 | 第17-27页 |
2.1 幼儿的特征 | 第17-19页 |
2.1.1 生理特征 | 第17-18页 |
2.1.2 心理特征 | 第18页 |
2.1.3 行为特征 | 第18-19页 |
2.2 幼儿园室外空间环境 | 第19-22页 |
2.2.1 概念 | 第19-20页 |
2.2.2 类型 | 第20页 |
2.2.3 功能与特点 | 第20-22页 |
2.3 幼儿与幼儿园室外空间环境的关系 | 第22-26页 |
2.3.1 幼儿通过对室外空间环境的认知诱发相应行为 | 第23页 |
2.3.2 室外空间环境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与作用 | 第23-26页 |
2.4 小结 | 第26-27页 |
3 幼儿园室外空间环境设计案例分析 | 第27-41页 |
3.1 国外案例分析 | 第27-31页 |
3.1.1 日本富士幼儿园 | 第27-30页 |
3.1.2 欧洲专利事务所日托园 | 第30-31页 |
3.2 国内中小城市幼儿园实例调查 | 第31-36页 |
3.2.1 金华南苑第二幼儿园 | 第32-34页 |
3.2.2 汉中市幼儿园 | 第34-36页 |
3.3 分析与比较 | 第36-39页 |
3.3.1 设计孤立缺乏环境的整体协调性 | 第37页 |
3.3.2 环境设计及景观形式较为单一 | 第37-38页 |
3.3.3 未能针对幼儿需求进行有效设计 | 第38页 |
3.3.4 设计的环境未能体现生态性和自然性 | 第38页 |
3.3.5 环境设计的意蕴与园本文化不够契合 | 第38-39页 |
3.4 小结 | 第39-41页 |
4 幼儿园室外空间的环境设计策略 | 第41-71页 |
4.1 设计理念 | 第41-45页 |
4.1.1 注重统筹规划,突出环境布局的整体协调性 | 第41-42页 |
4.1.2 注重幼儿特质及需求,突出环境功能的人性化和针对性 | 第42页 |
4.1.3 注重形式载体多样化,突出环境设计的创新性 | 第42-44页 |
4.1.4 注重地域文化品位,突出环境氛围的生态文化性 | 第44-45页 |
4.2 设计原则 | 第45-49页 |
4.2.1 安全与健康原则 | 第45-46页 |
4.2.2 符合幼儿行为特征原则 | 第46-48页 |
4.2.3 方便适用原则 | 第48页 |
4.2.4 彰显个性发展原则 | 第48-49页 |
4.3 设计步骤与手法 | 第49-51页 |
4.3.1 设计步骤 | 第49-50页 |
4.3.2 设计手法 | 第50-51页 |
4.4 室外空间具体设计方法 | 第51-69页 |
4.4.1 出入口空间 | 第51-54页 |
4.4.2 庭院空间 | 第54-58页 |
4.4.3 廊道空间 | 第58-60页 |
4.4.4 屋顶空间 | 第60-62页 |
4.4.5 围墙空间 | 第62-64页 |
4.4.6 植物营造空间 | 第64-66页 |
4.4.7 景观辅助元素 | 第66-69页 |
4.5 小结 | 第69-71页 |
5 幼儿园室外空间环境设计实例 | 第71-87页 |
5.1 汉中市清水湾幼儿园项目概况 | 第71页 |
5.2 设计主题理念 | 第71-72页 |
5.3 功能布局 | 第72-73页 |
5.4 设计策略 | 第73-85页 |
5.4.1 出入口空间区 | 第74-75页 |
5.4.2 中心庭院活动区 | 第75-82页 |
5.4.3 屋顶生态种植区 | 第82-84页 |
5.4.4 廊道空间 | 第84-85页 |
5.4.5 围墙空间 | 第85页 |
5.5 小结 | 第85-87页 |
6 结论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