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15-16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本文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2 高强自密实钢管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 | 第17-35页 |
2.1 钢管混凝土理论 | 第17-18页 |
2.2 自密实混凝土理论研究 | 第18-20页 |
2.2.1 自密实混凝土优势分析 | 第19页 |
2.2.2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思路 | 第19-20页 |
2.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 | 第20-26页 |
2.3.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思路 | 第20-23页 |
2.3.2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理论 | 第23-26页 |
2.4 实验设计法进行配合比设计优化 | 第26-33页 |
2.4.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思路 | 第26页 |
2.4.2 试验设计过程 | 第26-3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3 钢管混凝土温度场有限元分析及实测对比 | 第35-43页 |
3.1 钢管混凝土温度场 | 第35页 |
3.2 混凝土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3.3 有限元分析 | 第36-41页 |
3.3.1 固定参数确定 | 第36-37页 |
3.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3.3.3 边界条件和温度荷载的添加 | 第38-41页 |
3.3.4 预测结果 | 第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4 钢管混凝土缺陷分析研究 | 第43-59页 |
4.1 钢管混凝土缺陷 | 第43-45页 |
4.1.1 缺陷类型 | 第43页 |
4.1.2 钢管混凝土缺陷影响 | 第43-44页 |
4.1.3 钢管混凝土缺陷成因 | 第44-45页 |
4.2 钢管混凝土脱空机理分析 | 第45-47页 |
4.2.1 脱空缺陷 | 第45-46页 |
4.2.2 温度对脱空缺陷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 超声法检测技术 | 第47-58页 |
4.3.1 钢管混凝土检测方法 | 第47-49页 |
4.3.2 内部缺陷分类 | 第49-54页 |
4.3.3 超声法检测原理 | 第54-57页 |
4.3.4 超声法检测步骤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案例分析 | 第59-97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59-62页 |
5.1.1 试验段钢管柱主要数据 | 第59-61页 |
5.1.2 钢管混凝土柱施工难点分析 | 第61-62页 |
5.2 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优化 | 第62-74页 |
5.2.1 案例项目设计要求 | 第62-63页 |
5.2.2 C60自密实混凝土理论配合比的计算 | 第63-64页 |
5.2.3 C60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 | 第64-66页 |
5.2.4 实验设计法对于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 | 第66-73页 |
5.2.5 混凝土配合比优化小结 | 第73-74页 |
5.3 有限元分析温度场及现场温度应力实测 | 第74-83页 |
5.3.1 钢管混凝土柱温度场现场实测数据分析 | 第74-77页 |
5.3.2 钢管混凝土柱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 第77-80页 |
5.3.3 有限元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 | 第80-81页 |
5.3.4 钢管混凝土应力场实测分析 | 第81-83页 |
5.3.5 温度应力场分析小结 | 第83页 |
5.4 超声法检测钢管混凝土缺陷 | 第83-95页 |
5.4.1 钢管混凝土标准试件的制作 | 第83-87页 |
5.4.2 案例项目现场试件的超声波检测脱空缺陷分析 | 第87-89页 |
5.4.3 钢管混凝土脱空缺陷处理过程 | 第89-93页 |
5.4.4 案例项目钢管混凝土缺陷检测 | 第93-9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97-99页 |
6.1 结论 | 第97-98页 |
6.2 建议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1页 |
附录一: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集专利、参与课题情况 | 第111-112页 |
附录二:案例工程钢管混凝土超声波检测结果 | 第112-116页 |
附录三:工程图片 | 第116-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