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0页 |
1.1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 第8-9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9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9-10页 |
2 水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中政府监管责任的理论基础 | 第10-13页 |
2.1 风险规制理论 | 第10-11页 |
2.2 合作治理理论 | 第11-12页 |
2.3 善治理论 | 第12-13页 |
3 水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中政府的监管责任及重要性 | 第13-17页 |
3.1 水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中政府监管者的地位 | 第13页 |
3.2 水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中政府的监管责任 | 第13-14页 |
3.3 水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中政府监管责任的来源 | 第14页 |
3.4 强化政府履行在水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中监管责任的必要性 | 第14-17页 |
4 水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中政府履行监管责任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17-27页 |
4.1 政府履行监管责任存在的问题 | 第17-21页 |
4.1.1 准入机制的缺失 | 第17-18页 |
4.1.2 缺乏行之有效的运行阶段监管 | 第18-19页 |
4.1.3 退出机制的缺失 | 第19页 |
4.1.4 缺乏完善的环境监管问责机制 | 第19-20页 |
4.1.5 监管执法缺乏资源保障 | 第20-21页 |
4.2 政府监管责任难以适当履行的原因分析 | 第21-27页 |
4.2.1 传统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 第21-22页 |
4.2.2 现行双重领导的监管体制存在缺陷 | 第22-23页 |
4.2.3 缺乏具体完善法律规范体系 | 第23-25页 |
4.2.4 公众参与流于形式 | 第25-27页 |
5 域外水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经验借鉴 | 第27-31页 |
5.1 欧盟第三方治理政府监管的经验 | 第27-29页 |
5.1.1 政府对公共部门和私营服务供应商的监管 | 第27页 |
5.1.2 政府监管的国家政策 | 第27-28页 |
5.1.3 构建有效的监管制度 | 第28-29页 |
5.2 日本第三方治理政府监管的经验 | 第29页 |
5.2.1 政府严格的审核制度与完善的法律体系 | 第29页 |
5.2.2 政府的政策措施为第三方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 第29页 |
5.3 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 第29-31页 |
5.3.1 发挥市场规制作用 | 第29-30页 |
5.3.2 专门独立的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的监管制度 | 第30页 |
5.3.3 完善法律体系与配套制度 | 第30-31页 |
6 水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中政府履行监管责任的路径分析 | 第31-44页 |
6.1 建立合理的第三方准入机制 | 第31-33页 |
6.1.1 制定合理统一的资质审查标准 | 第31-32页 |
6.1.2 地方政府落实准入标准制定合理发展规划 | 第32-33页 |
6.2 构建运行阶段的分责机制 | 第33-36页 |
6.2.1 建立公平合理的分责制度 | 第34-35页 |
6.2.2 确保企业达标排放并处罚违法主体 | 第35-36页 |
6.3 构建合理退出机制 | 第36-38页 |
6.3.1 制定规范的第三方治理效果评价标准 | 第36-37页 |
6.3.2 制定关于第三方企业退出管理办法 | 第37-38页 |
6.4 完善环境监管问责机制 | 第38-41页 |
6.4.1 整合现有机构设立独立专门的问责机构 | 第38-39页 |
6.4.2 建立权力机关与司法机关问责制度 | 第39-40页 |
6.4.3 扩展政府承担责任方式 | 第40-41页 |
6.5 保障充足的监管资源 | 第41-44页 |
6.5.1 加大对地方监管资源的补充 | 第41-42页 |
6.5.2 提高环境监管的公众参与度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个人简介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