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绿化系统规划论文--城乡各类型绿化地规划论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文化型乡村绿道规划研究--以吉安市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1 新型城镇化(2014-2020)的提出第10页
        1.1.2 绿道与乡村绿道第10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3 研究范围的确定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17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1-15页
        1.3.2 研究启示第15页
        1.3.3 国内研究动态第15-17页
        1.3.4 研究启示第17页
    1.4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 技术路线第18-19页
2 相关概念、基础理论和案例研究第19-39页
    2.1 相关概念第19-25页
        2.1.1 新型城镇化概念第19页
        2.1.2 绿道、乡村绿道的概念第19-20页
        2.1.3 文化型乡村绿道的概念第20-23页
        2.1.4 相关概念辨析第23-25页
    2.2 基础理论研究第25-29页
        2.2.1 城乡规划学理论第25-26页
        2.2.2 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理论第26-27页
        2.2.3 现代景观规划理论第27-28页
        2.2.4 人居环境学理论第28-29页
        2.2.5 乡村景观规划理论第29页
    2.3 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第29-38页
        2.3.1 卢布尔雅那市环城绿道第30-31页
        2.3.2 德国鲁尔区遗产廊道第31-33页
        2.3.3 海南定安县“百里百村”乡村绿道第33-34页
        2.3.4 广东江门绿道第34-35页
        2.3.5 京西古道第35-37页
        2.3.6 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第37-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文化型乡村绿道规划理论研究第39-68页
    3.1 新型城镇化第39-41页
        3.1.1 新型城镇化的缘起第39-40页
        3.1.2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特征第40-41页
    3.2 文化型乡村绿道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契合性第41-42页
        3.2.1 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第41页
        3.2.2 延续乡愁的新型城镇化第41-42页
        3.2.3 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第42页
    3.3 文化型乡村绿道规划研究内容第42-48页
        3.3.1 规划类型第42-44页
        3.3.2 构成要素第44-47页
        3.3.3 规划层次第47-48页
    3.4 文化型乡村绿道规划方法第48-67页
        3.4.1 资料收集与现状调查第48页
        3.4.2 构建文化型乡村绿道资源评价模型第48-57页
        3.4.3 规划原则第57-58页
        3.4.4 选线规划第58-60页
        3.4.5 布局第60-62页
        3.4.6 专项规划第62-65页
        3.4.7 构建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及开发路径第65-67页
    3.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4 江西省吉安市文化型乡村绿道规划实践第68-102页
    4.1 资料收集与现状分析第68-80页
        4.1.1 地理位置第68-69页
        4.1.2 自然景观资源第69-72页
        4.1.3 历史文化背景第72-75页
        4.1.4 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第75-79页
        4.1.5 社会经济第79-80页
    4.2 吉安市文化型乡村绿道资源规划现状评价第80-82页
        4.2.1 评价指标第80-81页
        4.2.2 评价分析第81-82页
    4.3 吉安市文化型乡村绿道规划第82-100页
        4.3.1 上位规划第82-83页
        4.3.2 规划理念第83-84页
        4.3.3 规划构思第84页
        4.3.4 规划目标第84-85页
        4.3.5 选线规划第85-89页
        4.3.6 布局规划第89-93页
        4.3.7 专项规划第93-98页
        4.3.8 构建文化型乡村绿道旅游产品及保护性开发策略第98-100页
    4.4 保障机制第100页
        4.4.1 政府支持政策制定第100页
        4.4.2 法律发挥制度保障第100页
        4.4.3 呼吁村民共同参与第100页
        4.4.4 技术人才保障第100页
    4.5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5 总结与不足第102-104页
    5.1 总结第102-103页
    5.2 不足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附录第108-119页
个人简介第119-120页
导师简介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交易环境下蔬果图像识别研究
下一篇:水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中政府监管责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