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可变剪接调控网络构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3-16页 |
第2章 基因表达数据的处理 | 第16-28页 |
2.1 RNA-seq技术 | 第16-18页 |
2.2 RNA-seq数据的来源 | 第18-20页 |
2.3 RNA-seq数据比对 | 第20-24页 |
2.3.1 影响RNA-seq数据比对结果的因素 | 第20-21页 |
2.3.2 RNA-seq数据比对的方法选择 | 第21-22页 |
2.3.3 Tophat方法进行读段比对(Alignment) | 第22-24页 |
2.4 Tophat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4-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基因表达量的估计 | 第28-38页 |
3.1 基因表达量的定义 | 第28-29页 |
3.2 基于Cufflinks的转录体拼装(Assembly)模型构建 | 第29-30页 |
3.3 Cufflinks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0-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基于相关分析的基因可变剪接变体之间关系预测 | 第38-44页 |
4.1 相关分析法原理 | 第38-39页 |
4.2 基于皮尔逊相关分析法的基因变体关系预测建模及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贝叶斯网络方法对基因可变剪接调控网络的构建 | 第44-56页 |
5.1 贝叶斯网络原理 | 第44-50页 |
5.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基因可变剪接调控网络模型构建 | 第50-52页 |
5.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基因可变剪接调控网络结果及分析 | 第52-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