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微电网的功率解耦控制策略 | 第10-11页 |
1.3 并联逆变器的功率分配策略 | 第11-13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逆变器的数学模型与控制策略 | 第14-24页 |
2.1 引言 | 第14页 |
2.2 逆变器的主电路及数学模型 | 第14-16页 |
2.3 逆变器的控制策略 | 第16-23页 |
2.3.1 逆变器的内环控制策略 | 第16-18页 |
2.3.2 逆变器的外环控制策略 | 第18-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基于坐标变换的微电网功率解耦及限幅控制策略 | 第24-39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基于坐标变换的虚拟功率下垂控制 | 第24-28页 |
3.2.1 虚拟功率下垂控制策略 | 第24-25页 |
3.2.2 功率耦合程度分析 | 第25-27页 |
3.2.3 控制策略的不足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 第27-28页 |
3.3 虚拟功率下垂限幅控制 | 第28-31页 |
3.4 仿真分析 | 第31-37页 |
3.4.1 两机并联模型 | 第31-35页 |
3.4.2 三机并联模型 | 第35-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基于动态一致性的分布式微源并联控制方法 | 第39-51页 |
4.1 引言 | 第39页 |
4.2 传统下垂控制的功率分配特性 | 第39-41页 |
4.3 基于MGCC的自适应下垂控制方法 | 第41-43页 |
4.4 基于动态一致性的无功功率分配方法 | 第43-45页 |
4.4.1 分布式控制方法与图论基础 | 第43-44页 |
4.4.2 动态一致性协议 | 第44-45页 |
4.5 仿真分析 | 第45-5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5.1 结论 | 第51页 |
5.2 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