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一、绪论 | 第11-16页 |
| (一)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三)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二、相关要点梳理 | 第16-24页 |
| (一) 服务外包的定义与特征 | 第16-18页 |
| 1、服务外包定义 | 第16页 |
| 2、发展的基本特征 | 第16-18页 |
| (二) 影视产业服务外包概念及发展动因 | 第18-21页 |
| 1、影视产业服务外包概念 | 第18页 |
| 2、发展动因 | 第18-21页 |
| (三) 服务外包涉及的理论 | 第21-24页 |
| 1、比较优势理论与服务外包 | 第21页 |
| 2、价值链理论与服务外包 | 第21-22页 |
| 3、PEST理论 | 第22-24页 |
| 三、影视产业服务外包的服务方式 | 第24-37页 |
| (一) 服务外包与服务贸易的关系 | 第24-25页 |
| (二) 中国影视作品出口的服务方式 | 第25-30页 |
| 1、产业链服务 | 第25-27页 |
| 2、资金服务 | 第27-28页 |
| 3、平台服务 | 第28-30页 |
| (三) 美国影视作品进入中国大陆的服务方式 | 第30-34页 |
| 1、产业链服务 | 第31-32页 |
| 2、平台服务 | 第32-33页 |
| 3、人才服务 | 第33页 |
| 4、资金服务 | 第33-34页 |
| (四) 影视服务贸易模式总结 | 第34-37页 |
| 1、产业链服务 | 第34-35页 |
| 2、平台服务 | 第35页 |
| 3、人才服务 | 第35页 |
| 4、资金服务 | 第35-37页 |
| 四、影视产业服务外包发展状况及经验总结 | 第37-45页 |
| (一) 我国的发展现状 | 第37-38页 |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 1、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 | 第38页 |
| 2、技术相对比较落后 | 第38-39页 |
| 3、优秀人才相对缺乏 | 第39页 |
| 4、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不足 | 第39-40页 |
| 5、政策支持效度不够 | 第40页 |
| (三) 美、印、加拿大等国的发展状况 | 第40-43页 |
| 1、美国 | 第41页 |
| 2、印度 | 第41-42页 |
| 3、加拿大 | 第42-43页 |
| (四) 发展状况及经验总结 | 第43-45页 |
| 1、我国发展影视产业服务外包的优势和劣势 | 第43页 |
| 2、印度的成功经验总结 | 第43-45页 |
| 五、影视产业服务外包的策略研究—基于pest分析法 | 第45-54页 |
| (一) 政策环境 | 第45-47页 |
| 1、加强政策扶持和监管力度 | 第45-46页 |
| 2、完善相关立法和执法 | 第46-47页 |
| (二) 经济环境 | 第47-48页 |
| 1、细化影视产业服务外包财税扶持政策 | 第47-48页 |
| 2、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模式 | 第48页 |
| (三) 社会环境 | 第48-51页 |
| 1、强化校企合作,培育高端复合型人才 | 第49页 |
| 2、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 第49-50页 |
| 3、设立影视产业服务外包协会 | 第50-51页 |
| (四) 技术环境 | 第51-54页 |
| 1、汲取国外的经验,学习先进技术 | 第51页 |
| 2、建设影视产业服务外包平台 | 第51-52页 |
| 3、建立品牌服务外包园区 | 第52-54页 |
| 结语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