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插图清单 | 第13-14页 |
表格清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4页 |
1.1 引言 | 第15页 |
1.2 传统装配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装配概述 | 第15-16页 |
1.2.2 传统装配方法概述 | 第16-17页 |
1.2.3 传统装配方法的局限性 | 第17-18页 |
1.2.4 传统装配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计算机辅助选择装配的提出和发展 | 第19-21页 |
1.3.1 计算机辅助选择装配的原理 | 第19页 |
1.3.2 计算机辅助选择装配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3 计算机辅助选择装配中启发式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1.5 论文结构体系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曲柄连杆机构装配工艺及装配尺寸链 | 第24-36页 |
2.1 曲柄连杆机构装配概述及常见概念 | 第24-27页 |
2.1.1 曲柄连杆机构装配概述 | 第24-26页 |
2.1.2 常见概念及公式 | 第26-27页 |
2.2 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装配工艺 | 第27-33页 |
2.2.1 主装配线装配工艺 | 第29-31页 |
2.2.2 活塞连杆分装线装配工艺 | 第31-33页 |
2.3 相关尺寸链提取 | 第33-35页 |
2.3.1 活塞与缸孔配合尺寸链 | 第33-34页 |
2.3.2 曲轴与主轴承孔配合尺寸链 | 第34页 |
2.3.3 连杆大头孔与连杆颈配合尺寸链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面向质量目标的计算机辅助选择装配模型 | 第36-47页 |
3.1 复杂装配体的选配问题描述 | 第36-38页 |
3.1.1 串联结构装配体选配问题描述 | 第36页 |
3.1.2 并联结构装配体选配问题描述 | 第36-37页 |
3.1.3 混联结构装配体选配问题描述 | 第37-38页 |
3.2 面向质量目标的选配模型 | 第38-43页 |
3.2.1 以封闭环偏差为目标的选配模型 | 第38-40页 |
3.2.2 以质量损失成本为目标的选配模型 | 第40-43页 |
3.2.3 以综合质量选配指标为目标的选配模型 | 第43页 |
3.3 改进的选配模型 | 第43-46页 |
3.3.1 零件的多元质量损失函数 | 第43-45页 |
3.3.2 产品的质量测度函数 | 第45页 |
3.3.3 改进的选配模型 | 第45-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基于蚁群算法的计算机辅助选择装配 | 第47-58页 |
4.1 待选配零件信息编码、存储、采集 | 第47-49页 |
4.1.1 待选配零件编码 | 第47-48页 |
4.1.2 编码信息存储和采集 | 第48-49页 |
4.2 蚁群算法概述 | 第49-51页 |
4.2.1 蚁群算法基本原理 | 第49-50页 |
4.2.2 符号定义 | 第50-51页 |
4.3 蚁群算法在选配模型中的应用 | 第51-53页 |
4.4 实例验证 | 第53-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曲柄连杆机构计算机辅助选配系统开发及实现 | 第58-66页 |
5.1 系统概述 | 第58-59页 |
5.1.1 系统开发环境 | 第58页 |
5.1.2 系统功能模块 | 第58-59页 |
5.2 系统建模 | 第59-61页 |
5.2.1 系统整体架构 | 第59-60页 |
5.2.2 数据库模型 | 第60-61页 |
5.3 系统实现 | 第61-65页 |
5.3.1 待选配零件尺寸信息采集 | 第61-62页 |
5.3.2 待选配零件信息管理 | 第62-63页 |
5.3.3 尺寸链信息管理模块 | 第63-64页 |
5.3.4 零件优化选配模块 | 第64页 |
5.3.5 选配结果输出模块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总结 | 第66-67页 |
6.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