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 1.2 可变模糊集理论及应用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7-19页 |
| 第2章 可变模糊集理论 | 第19-33页 |
| 2.1 可变模糊集的相关定义 | 第19-23页 |
| 2.2 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判断准则——级别特征值 | 第23-24页 |
| 2.3 可变模糊聚类、模式识别、优选、评价的统一理论与模型 | 第24-32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基于可变模糊集的系统安全评价 | 第33-69页 |
| 3.1 引言 | 第33-34页 |
| 3.2 系统安全评价概述 | 第34-39页 |
| 3.2.1 两类危险源理论 | 第34页 |
| 3.2.2 系统安全评价概念 | 第34-35页 |
| 3.2.3 系统安全评价原理 | 第35-37页 |
| 3.2.4 系统安全评价类型 | 第37-38页 |
| 3.2.5 系统安全评价方法 | 第38-39页 |
| 3.3 可变模糊识别评价方法 | 第39-46页 |
| 3.3.1 可变模糊模式识别模型与方法 | 第39-41页 |
| 3.3.2 应用实例 | 第41-46页 |
| 3.4 可变模糊评价方法 | 第46-50页 |
| 3.4.1 可变模糊评价模型与方法 | 第46-49页 |
| 3.4.2 应用实例 | 第49-50页 |
| 3.5 加权可变模糊评价方法 | 第50-68页 |
| 3.5.1 模型权重确定方法 | 第51-56页 |
| 3.5.2 单一样本加权可变模糊评价方法 | 第56-57页 |
| 3.5.3 多样本加权可变模糊评价方法 | 第57-61页 |
| 3.5.4 加权多层次可变模糊评价方法 | 第61-68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4章 基于可变模糊集的系统安全预测 | 第69-84页 |
| 4.1 引言 | 第69页 |
| 4.2 系统安全预测概述 | 第69-72页 |
| 4.2.1 系统安全预测概念 | 第69-70页 |
| 4.2.2 系统安全预测分类 | 第70-71页 |
| 4.2.3 系统安全预测原则 | 第71页 |
| 4.2.4 系统安全预测步骤 | 第71页 |
| 4.2.5 系统安全预测方法 | 第71-72页 |
| 4.3 可变模糊组合预测方法 | 第72-76页 |
| 4.3.1 可变模糊聚类模型及其循环迭代求解 | 第72-73页 |
|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73-76页 |
| 4.3.3 可变模糊组合预测方法实现步骤 | 第76页 |
| 4.4 应用实例 | 第76-82页 |
| 4.4.1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概述 | 第76-78页 |
| 4.4.2 实例分析 | 第78-82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 第5章 基于可变模糊集的系统安全决策 | 第84-99页 |
| 5.1 引言 | 第84页 |
| 5.2 系统安全决策概述 | 第84-89页 |
| 5.2.1 系统安全决策含义 | 第85页 |
| 5.2.2 系统安全决策要素 | 第85-86页 |
| 5.2.3 系统安全决策程序 | 第86-87页 |
| 5.2.4 系统安全决策类型 | 第87-88页 |
| 5.2.5 系统安全决策方法 | 第88-89页 |
| 5.3 可变模糊优选模型与方法 | 第89-90页 |
| 5.4 基于可变模糊优选方法的应急指挥决策 | 第90-94页 |
| 5.4.1 应急指挥决策问题 | 第90-91页 |
| 5.4.2 应用实例 | 第91-94页 |
| 5.5 基于可变模糊优选方法的安全投资决策 | 第94-98页 |
| 5.5.1 安全投资决策问题 | 第94-95页 |
| 5.5.2 权重确定方法 | 第95-96页 |
| 5.5.3 应用实例 | 第96-98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 第6章 基于可变模糊集的系统可靠性评价 | 第99-110页 |
| 6.1 引言 | 第99页 |
| 6.2 系统可靠性概述 | 第99-103页 |
| 6.2.1 系统可靠性定义 | 第99-100页 |
| 6.2.2 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 | 第100-103页 |
| 6.2.3 系统可靠性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 第103页 |
| 6.3 基于可变模糊方法的系统可靠性评价 | 第103-109页 |
| 6.3.1 应用实例 | 第103-107页 |
| 6.3.2 可变模糊参数可变性研究 | 第107-108页 |
| 6.3.3 结果分析 | 第108-109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110-113页 |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10-111页 |
| 7.2 主要创新点 | 第111页 |
| 7.3 展望 | 第111-113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3-125页 |
| 致谢 | 第125-12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科研情况及获奖情况 | 第126-129页 |
| 作者简介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