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络资源搜索方法的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0-15页 |
1.1 论文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研究工作和结构 | 第13-15页 |
2 P2P原理及关键技术概述 | 第15-28页 |
2.1 P2P的概念 | 第15页 |
2.2 P2P的特点 | 第15-17页 |
2.3 P2P的应用 | 第17-18页 |
2.4 P2P的分类 | 第18-21页 |
2.5 P2P的资源搜索算法 | 第21-2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基于转发区间的洪泛搜索机制 | 第28-46页 |
3.1 概述 | 第28-29页 |
3.2 FIFSM搜索机制的定义 | 第29-31页 |
3.2.1 标识符空间 | 第30页 |
3.2.2 邻居表 | 第30-31页 |
3.2.3 前向和后向节点 | 第31页 |
3.3 FIFSM搜索机制的洪泛算法 | 第31-35页 |
3.3.1 算法定义 | 第31-32页 |
3.3.2 算法描述 | 第32页 |
3.3.3 算法实现 | 第32-34页 |
3.3.4 算法分析 | 第34-35页 |
3.4 FIFSM搜索机制的网络维护 | 第35-38页 |
3.4.1 节点加入和离开 | 第35-36页 |
3.4.2 邻居表维护 | 第36-38页 |
3.5 仿真实验 | 第38-45页 |
3.5.1 仿真环境和参数设置 | 第39-40页 |
3.5.2 静态评估 | 第40-42页 |
3.5.3 动态评估 | 第42-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基于LTM的FIFSM搜索机制 | 第46-62页 |
4.1 拓扑不匹配问题 | 第46-47页 |
4.2 LTM的介绍 | 第47-51页 |
4.2.1 LTM概述 | 第47-48页 |
4.2.2 LTM的三个操作 | 第48-51页 |
4.2.3 LTM流量评估 | 第51页 |
4.3 改进的FIFSM搜索机制 | 第51-55页 |
4.3.1 节点距离和前后向节点 | 第52页 |
4.3.2 LTM方法 | 第52-54页 |
4.3.3 改进的洪泛算法 | 第54-55页 |
4.4 仿真和性能分析 | 第55-60页 |
4.4.1 静态评估 | 第57-58页 |
4.4.2 动态评估 | 第58-6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