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s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7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三) 研究方法综述 | 第15页 |
(四) 创新与不足 | 第15-17页 |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概述 | 第17-26页 |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内涵 | 第17-19页 |
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提出 | 第17页 |
2.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 第19-20页 |
1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 第19页 |
2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19页 |
3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重塑百年老校辉煌的需要 | 第19-20页 |
4.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 第20页 |
5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 第20页 |
(三)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 第20-26页 |
1.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 新课程标准为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提供新依据 | 第23-26页 |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 第26-37页 |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准备 | 第26-30页 |
1. 学校层面的实施准备 | 第26页 |
2. 教师层面的实施准备 | 第26-27页 |
3. 学生层面的实施准备 | 第27-28页 |
4. 学案层面的实施准备 | 第28-30页 |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 第30-37页 |
1. 初中思想品德“新授课”学案导学“五环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及操作程序 | 第30-33页 |
2. 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学案导学“五环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及操作程序 | 第33-37页 |
三、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调查分析 | 第37-49页 |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调查 | 第37-42页 |
1. 调查方法 | 第37页 |
2. 调查对象 | 第37页 |
3. 调查内容 | 第37-42页 |
(二)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分析 | 第42-49页 |
1.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取得的成果 | 第42-45页 |
(1) 从学生角度 | 第42-43页 |
(2) 从教师角度 | 第43-45页 |
2.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第45-49页 |
(1) 学案编制习题化的问题及对策 | 第45-46页 |
(2) 反馈评价模式化的问题及对策 | 第46页 |
(3) 学生学习差异化的问题及对策 | 第46-47页 |
(4) 教师负担加重化的问题及对策 | 第47-49页 |
四、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一:问卷调查 | 第53-55页 |
附录二:初中思想品德“新授课”学案导学“五环课堂”教学模式案例 | 第55-60页 |
附录三:初中思想品德“复习课”学案导学“五环课堂”教学模式案例 | 第60-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