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4页 |
1.3.1 特高压输电技术国外研究及发展状况 | 第10-12页 |
1.3.2 特高压输电技术国内研究和应用概况 | 第12-13页 |
1.3.3 传统超高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管理模式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3.4 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管理模式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安排 | 第14-15页 |
2 浙江省特高压输电线路概况和特点 | 第15-23页 |
2.1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定义 | 第15-16页 |
2.2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发展必要性 | 第16-17页 |
2.2.1 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的需要 | 第16页 |
2.2.2 发展全国联网的客观要求 | 第16页 |
2.2.3 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需要 | 第16页 |
2.2.4 实现电力工业协调发展的需要 | 第16-17页 |
2.2.5 特高压输电具有显著优越性 | 第17页 |
2.2.6 提高我国电力科技及设备制造水平的需要 | 第17页 |
2.3 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前景及发展规划 | 第17-19页 |
2.4 浙江省特高压线路的前景及规划 | 第19-21页 |
2.5 浙江省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概况 | 第21-23页 |
3 浙江省现行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管理问题分析 | 第23-29页 |
3.1 传统运维检修管理之间比较 | 第23-25页 |
3.1.1 集中管理分片运维模 | 第23-24页 |
3.1.2 属地化管理模式 | 第24页 |
3.1.3 区域化管理模式 | 第24-25页 |
3.2 浙江省现行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管理存在问题及分析 | 第25-29页 |
3.2.1 浙江省现行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 | 第25-26页 |
3.2.2 浙江省现行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 第26-29页 |
4 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新型管理模式设计 | 第29-59页 |
4.1 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管理的解决方案 | 第29-30页 |
4.2 组织机构设置 | 第30-35页 |
4.2.1 状态评价中心的组织结构及职责划分 | 第31-32页 |
4.2.2 省检修公司的组织结构及职责划分 | 第32-33页 |
4.2.3 地市局的组织结构及职责划分 | 第33-34页 |
4.2.4 省送变电公司的组织结构及职责划分 | 第34-35页 |
4.3 业务划分 | 第35-36页 |
4.3.1 电科院 | 第35-36页 |
4.3.2 省检修公司 | 第36页 |
4.3.3 地市局 | 第36页 |
4.3.4 省送变电公司 | 第36页 |
4.4 工作流程图 | 第36-51页 |
4.4.1 停电计划管理 | 第36-40页 |
4.4.2 设备C级及以上检修管理 | 第40-41页 |
4.4.3 设备D、E级检修及地面缺陷处理管理 | 第41-42页 |
4.4.4 生产性技改项目管理 | 第42-45页 |
4.4.5 基建工程验收管理 | 第45-47页 |
4.4.6 大型事故抢修管理 | 第47-49页 |
4.4.7 其他运维管理 | 第49-51页 |
4.5 技术及管理体系构建 | 第51-59页 |
4.5.1 特高压输电技术监督及体系构建 | 第51页 |
4.5.2 输电在线监测系统与状态检修的应用 | 第51-53页 |
4.5.3 运维、检修标准化作业 | 第53-54页 |
4.5.4 直升机、无人机和人工协同巡检模式的推广应用 | 第54-56页 |
4.5.5 积极开展非核心生产业务的外包 | 第56-59页 |
5 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新型管理模式应注意问题及经验启示. | 第59-65页 |
5.1 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新型管理模式的利弊分析 | 第59-61页 |
5.1.1 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新型管理模式的有利因素 | 第59-60页 |
5.1.2 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新型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0-61页 |
5.2 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新型管理模式实施中应注意问题 | 第61-62页 |
5.2.1 坚持制度先行,确保责任落实 | 第61页 |
5.2.2 加强培训考核,保障平稳过渡 | 第61-62页 |
5.2.3 加强信息保障,支撑工作顺利开展 | 第62页 |
5.2.4 加强技术支撑,提升状态管理水平 | 第62页 |
5.3 特高压输电线路运维检修管理的经验启示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