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工作的科学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第13-16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渐开线短齿弯曲强度计算方法的研究 | 第18-48页 |
2.1 载荷作用于齿顶的直齿轮与斜齿轮的弯曲强度计算方法 | 第18-24页 |
2.1.1 齿根处最大局部拉应力的计算方法 | 第18-20页 |
2.1.2 外齿轮齿形系数Y_(Fa)的确定方法 | 第20-22页 |
2.1.3 内齿轮齿形系数Y_(Fa)的确定方法 | 第22-24页 |
2.2 短齿外齿轮复合齿形系数的计算数据与线图 | 第24-27页 |
2.3 短齿内齿轮复合齿形系数的计算数据与线图 | 第27页 |
2.4 短齿弯曲强度计算方法的有限元验证 | 第27-34页 |
2.4.1 齿轮实体模型的创建方法 | 第28-32页 |
2.4.2 齿根应力云图和矢量图 | 第32-34页 |
2.4.3 齿根应力计算方法的比较 | 第34页 |
2.5 正常齿复合齿形系数的有限元验证 | 第34-37页 |
2.5.1 常齿齿根拉伸应力的有限元计算 | 第35-36页 |
2.5.2 常齿复合齿形系数的有限元验证 | 第36页 |
2.5.3 正常齿复合齿形系数的有限元验证 | 第36-37页 |
2.6 短齿外齿轮复合齿形系数的有限元验证 | 第37-43页 |
2.6.1 短齿外齿轮齿根应力的有限元计算 | 第37-41页 |
2.6.2 短齿外齿轮复合齿形系数的有限元验证 | 第41-43页 |
2.7 短齿内齿轮复合齿形系数的确定 | 第43-48页 |
2.7.1 短齿内齿轮齿根应力计算结果 | 第44-46页 |
2.7.2 短齿内齿轮复合齿形系数的确定 | 第46-47页 |
2.7.3 齿轮参数对短齿内齿轮齿根拉伸应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第3章 多齿啮合弯曲强度计算方法的研究 | 第48-67页 |
3.1 渐开线少齿差内齿轮副接触齿对数量的理论计算方法 | 第48-53页 |
3.1.1 非理论接触齿对齿廓之间的间隙计算 | 第48-49页 |
3.1.2 内、外齿廓进入啮合之前的间隙计算 | 第49-50页 |
3.1.3 内、外齿廓脱离啮合之后的间隙计算 | 第50-52页 |
3.1.4 少齿差内齿轮副接触齿对数量的计算方法 | 第52-53页 |
3.2 渐开线少齿差内齿轮副接触齿对数量的有限元分析 | 第53-63页 |
3.2.1 接触齿对数量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53-58页 |
3.2.2 多齿啮合的应力计算与分析 | 第58-60页 |
3.2.3 接触齿对数量的计算与分析 | 第60-61页 |
3.2.4 接触齿对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1-63页 |
3.3 理论计算与有限元仿真计算的比较 | 第63-64页 |
3.4 多齿啮合弯曲强度计算方法的研究 | 第64-67页 |
第4章 NN型减速器设计实例与实验 | 第67-81页 |
4.1 NN型减速器的设计内容 | 第67页 |
4.2 NN型减速器的结构型式 | 第67-68页 |
4.3 NN型减速器的配齿计算 | 第68-69页 |
4.4 NN型减速器的齿轮设计 | 第69-72页 |
4.5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校核 | 第72-76页 |
4.5.1 按单齿啮合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 第72-74页 |
4.5.2 按多齿啮合计算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 第74-75页 |
4.5.3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有限元校核 | 第75-76页 |
4.6 NN型减速器的结构设计 | 第76-78页 |
4.7 NN型减速器的效率实验 | 第78-81页 |
4.7.1 NN型减速器传动效率的计算 | 第78-80页 |
4.7.2 NN型减速器传动效率的测试 | 第80-81页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1-82页 |
5.1 结论 | 第81页 |
5.2 展望 | 第81-82页 |
附录1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87-88页 |
附录2 | 第88-99页 |
附录A:渐开线少齿差内齿轮副几何尺寸及效率计算程序 | 第88-92页 |
附录B:渐开线少齿差内齿轮副接触齿对数量的计算程序 | 第92-95页 |
附录C:少齿差内齿轮副多齿啮合轮齿应力有限元计算数据 | 第95-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