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行车组织论文

基于Petri网的铁路编组站到发线运用优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2-17页
        1.3.1 基于股道分配的到发线运用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2 考虑进路分配的到发运用研究综述第13-16页
        1.3.3 Petri网在铁路运输组织中的应用研究综述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5 本文的结构第18-19页
    1.6 论文技术路线第19-20页
    1.7 本章小结第20-21页
2 铁路编组站到发线作业分析第21-32页
    2.1 编组站到发线作业过程第21-24页
        2.1.1 技术作业过程第21-23页
        2.1.2 接发车作业过程第23-24页
    2.2 咽喉区作业进路分析第24-27页
    2.3 到发线运用时间参数分析第27-30页
        2.3.1 咽喉区进路占用时间分析第27-29页
        2.3.2 股道占用时间分析第29-30页
    2.4 编组站到发线运用影响因素分析第30-31页
    2.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3 编组站到发线运用的Petri网建模第32-47页
    3.1 问题描述第32-33页
    3.2 Petri网相关理论第33-36页
        3.2.1 Petri网定义第33-34页
        3.2.2 Petri网状态转移方程第34页
        3.2.3 Petri网基本性质第34-35页
        3.2.4 Petri网性能分析方法第35-36页
    3.3 编组站到发线运用的Petri网建模方法第36-41页
        3.3.1 编组站到发线运用的特点第36-38页
        3.3.2 编组站到发线运用的Petri网模型构建第38-41页
    3.4 基于有色时间Petri网的到发线运用模型第41-46页
        3.4.1 有色时间Petri网定义第41-42页
        3.4.2 基于有色时间Petri网的股道分配模型第42-44页
        3.4.3 基于有色时间Petri网的进路选择模型第44-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7页
4 有色时间Petri网运行及模型调度算法研究第47-58页
    4.1 有色时间Petri网运行算法第47-52页
    4.2 Petri网模型调度算法研究第52-57页
        4.2.1 L1调度算法第52-53页
        4.2.2 基于交叉干扰最少的调度算法第53-55页
        4.2.3 基于设备资源均衡的调度算法第55-57页
    4.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5 基于Petri网的到发线运用方案鲁棒性评价研究第58-67页
    5.1 基于Petri网的列车运行模型第58-61页
    5.2 时间Petri网的知识推理算法第61-64页
    5.3 晚点扰动分析第64-66页
    5.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6 实例分析第67-83页
    6.1 实例背景第67-70页
    6.2 编组站到发线优化模型计算第70-74页
        6.2.1 基于交叉干扰最少的到发线运用优化模型计算第70-71页
        6.2.2 基于设备资源均衡的到发线运用优化模型计算第71-74页
    6.3 编组站到发线运用方案鲁棒性分析第74-82页
        6.3.1 列车晚点程度分析第74-76页
        6.3.2 晚点扰动分析第76-82页
    6.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7.1 论文总结第83-84页
    7.2 展望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8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制造业类实训楼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
下一篇: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空间分异”分析及相关城市设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