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教育机构建筑及科学研究机构建筑论文--初等学校、中等学校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制造业类实训楼空间适应性设计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第12-13页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3-15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2.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3 研究对象概念界定第15-17页
        1.3.1 实训及实训建筑第15-16页
        1.3.2 制造业类实训楼第16-17页
        1.3.3 空间与实训楼空间第17页
    1.4 研究现状第17-23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第18-19页
        1.4.2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3页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3-26页
        1.5.1 论文研究方法第23-24页
        1.5.2 论文框架第24-26页
2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及实训建筑概况第26-38页
    2.1 中等职业教育概况第26-29页
        2.1.1 中等职业教育第26-27页
        2.1.2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第27-29页
    2.2 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第29-32页
        2.2.1 课程设置双向并重第29-30页
        2.2.2 培养目标强调操作技术性第30页
        2.2.3 专业开设紧随市场第30-31页
        2.2.4 教学体系不断探索更新第31-32页
    2.3 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建筑分类第32-37页
        2.3.1 按建筑权属分类第32-33页
        2.3.2 按专业学科分类第33-34页
        2.3.3 按建筑形式分类第34-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3 中职制造业类实训楼特点解析第38-52页
    3.1 制造业类实训楼所涉及的专业第38-43页
        3.1.1 机械技术类第38-40页
        3.1.2 汽修类第40-41页
        3.1.3 电子电工类第41-42页
        3.1.4 印刷类第42-43页
    3.2 制造业类实训楼内主要功能构成第43-48页
        3.2.1 实训室第43-45页
        3.2.2 普通教室第45-46页
        3.2.3 教学辅助空间第46-47页
        3.2.4 公共服务空间第47-48页
    3.3 制造业类实训楼的现状及问题第48-51页
        3.3.1 内部功能相互干扰的问题第48-49页
        3.3.2 标准化空间设计带来的问题第49-50页
        3.3.3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第50-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4 中职制造业类实训楼空间适应性设计的影响因素第52-74页
    4.1 适应性设计方法的引入第52-54页
        4.1.1 适应观简介第52-53页
        4.1.2 空间适应性设计的定义第53-54页
    4.2 实训室空间类型的多样化第54-66页
        4.2.1 实训室空间特点的影响因素第54-57页
        4.2.2 大型实训室第57-61页
        4.2.3 中型实训室第61-64页
        4.2.4 小型实训室第64-66页
    4.3 不同功能空间环境要求的复杂性第66-69页
        4.3.1 影响空间环境的物理要素及其来源第66-68页
        4.3.2 不同功能空间环境要求的分类第68-69页
    4.4 制造业类专业新教学模式的要求第69-73页
        4.4.1 学生学习行为规律第69-70页
        4.4.2“理实一体化”新教学模式第70-73页
    4.5 本章小结第73-74页
5 中职制造业类实训楼空间适应性设计原则及策略第74-100页
    5.1 适应性设计原则第74-75页
        5.1.1 整体性原则第74页
        5.1.2 发展性原则第74-75页
        5.1.3 人性化原则第75页
    5.2 适应空间环境要求的功能布局设计第75-80页
        5.2.1 功能布局的基本策略及要点第75-76页
        5.2.2 功能分层第76-78页
        5.2.3 功能分区第78-80页
    5.3 适应多样化空间类型的空间组合设计第80-93页
        5.3.1 基本柱网形式第80-83页
        5.3.2 空间横向组合第83-88页
        5.3.3 空间竖向组合第88-93页
    5.4 适应新教学模式的空间设计新方向第93-98页
        5.4.1 制造业类“理实一体化”教学空间设计第93-94页
        5.4.2 制造业类实训楼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新形式第94-98页
    5.5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6 贵州省桐梓县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楼空间适应性设计第100-106页
    6.1 项目背景介绍第100-101页
    6.2 项目设计分析第101-105页
        6.2.1 校园总体规划与实训楼选址第101-103页
        6.2.2 功能布局与空间组合第103-104页
        6.2.3“理实一体化”教学空间的营造第104-105页
    6.3 设计的不足第105-106页
7 结语与展望第106-108页
致谢第108-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4页
附录第114-116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4-115页
    B. 桐梓县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楼设计图纸第115-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路编组站配流计划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Petri网的铁路编组站到发线运用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