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动态与现状 | 第15-19页 |
1.2.1 写作平台设计研究 | 第15-17页 |
1.2.2 阅读平台设计研究 | 第17-18页 |
1.2.3 中小学阅读写作一体化研究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1 文献研究法以及调查研究法 | 第20页 |
1.4.2 内容分析法 | 第20页 |
1.4.3 软件设计方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本领域理论综述 | 第21-24页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1-22页 |
2.1.1 建构主义基本理论 | 第21页 |
2.1.2 教育技术与建构主义 | 第21-22页 |
2.2 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 第22-23页 |
2.3 知识分类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中小学作文体知识体系及"读写一体化"策略研究 | 第24-35页 |
3.1 中小学常见作文体裁的知识体系及写作技法研究 | 第24-29页 |
3.1.1 写事文体知识概况 | 第26页 |
3.1.2 状物文体知识概况 | 第26页 |
3.1.3 写景文体知识概况 | 第26-27页 |
3.1.4 写人文体知识概况 | 第27-28页 |
3.1.5 读后感文体知识概况 | 第28页 |
3.1.6 想象作文文体知识概况 | 第28-29页 |
3.2 中小学"读写一体化"方法策略研究 | 第29-35页 |
3.2.1 我国语文传统写作模式分析 | 第29-30页 |
3.2.2 我国语文传统阅读模式分析 | 第30-31页 |
3.2.3 中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的界定 | 第31-32页 |
3.2.4 中小学"读写一体化"策略实现 | 第32-35页 |
第四章 中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平台语料库构建 | 第35-38页 |
4.1 语料库的标注概况 | 第35-36页 |
4.2 语料库的标注 | 第36-38页 |
第五章 中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平台原型设计 | 第38-46页 |
5.1 中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平台原型设计 | 第38-39页 |
5.1.1 平台原型设计的意义 | 第38页 |
5.1.2 平台原型设计的原则 | 第38-39页 |
5.2 中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平台原型的部分实现 | 第39-43页 |
5.2.1 数据库设计 | 第40-41页 |
5.2.2 平台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41-43页 |
5.2.3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 | 第43页 |
5.3 平台的页面设计 | 第43-45页 |
5.4 系统特色 | 第45-4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总结 | 第46-47页 |
6.2 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