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四节 导学案相关概述 | 第17-22页 |
一、导学案的产生 | 第17页 |
二、导学案的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三、导学案的特点及其编制原则 | 第19-21页 |
四、导学案教学模式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导学案应用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第一节 发现学习理论 | 第22页 |
第二节 意义学习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布鲁纳的结构理论 | 第23-24页 |
第四节 人本主义教学观 | 第24页 |
第五节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状况的调查分析 | 第26-58页 |
第一节 问卷及访谈问题设计 | 第26-29页 |
一、《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状况研究的调查问卷》设计 | 第26-29页 |
二、《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状况研究的访谈提纲》设计 | 第29页 |
第二节 调查对象与实施过程 | 第29-30页 |
第三节 调查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30-32页 |
一、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30页 |
二、问卷的效度分析 | 第30-32页 |
第四节 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状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32-50页 |
一、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整体情况分析 | 第32-39页 |
二、不同性别、年级、性格的学生在导学案认识、使用及效果方面的差异性分析 | 第39-49页 |
三、成绩水平与导学案的认识、编制、实施过程及效果方面之间存在正相关 | 第49-50页 |
第五节 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状况访谈结果的分析 | 第50-53页 |
一、对教师的访谈分析 | 第50-51页 |
二、对学生的访谈分析 | 第51-53页 |
第六节 导学案个案分析 | 第53-54页 |
一、学习目标较狭隘,不明确 | 第53页 |
二、发展学习能力,着重探究过程 | 第53-54页 |
三、导学案出现“习题化”现象 | 第54页 |
第七节 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总体状况 | 第54-58页 |
一、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状况的总体描述 | 第54-55页 |
二、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状况的经验 | 第55页 |
三、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状况的问题 | 第55-58页 |
第四章 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改善建议 | 第58-63页 |
第一节 对学校的建议 | 第58-59页 |
一、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 第58页 |
二、大力开展优质课评选活动 | 第58页 |
三、增加了解导学案的渠道,完善理论与实践经验 | 第58页 |
四、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第58-59页 |
第二节 对教师的建议 | 第59-62页 |
一、更新自身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 第59页 |
二、使用导学案时,教师要践行“一切为了全体学生”理念 | 第59-60页 |
三、完善备课流程,发挥集体研讨优势 | 第60页 |
四、提高自身教材研读能力 | 第60-61页 |
五、巧用概念图,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教学内容 | 第61-62页 |
第三节 给学生的建议 | 第62-63页 |
一、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 第62页 |
二、明确导学案使用意图,积极配合导学案教学 | 第62-63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63-64页 |
第一节 论文的创新 | 第63页 |
第二节 研究不足 | 第63页 |
第三节 研究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附录一 | 第66-67页 |
附录二 | 第67-69页 |
附录三 | 第69-70页 |
附录四 | 第70-71页 |
附表一 | 第71-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