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稻作规模种植气象灾害分析及防灾减灾应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1页
    1.1 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8-9页
    1.3 课题运用的研究方法第9-11页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试验研究情况第11-16页
    2.1 农业生产及农业气象服务概况第11-12页
    2.2 试验材料第12页
        2.2.1 试验地点及生产概况第12页
        2.2.2 供试品种第12页
    2.3 试验设计第12-13页
    2.4 观测内容及数据获取第13页
    2.5 研究过程第13-14页
    2.6 研究成果第14页
    2.7 研究应用情况第14-16页
第三章 研究区域农业气候资源及气象灾害分析第16-33页
    3.1 农业气候资源第16-29页
        3.1.1 气候概况第16页
        3.1.2 气候资源第16-29页
    3.2 农业气象灾害第29-33页
        3.2.1 春季寒潮第30页
        3.2.2 五月低温第30页
        3.2.3 暴雨洪涝第30页
        3.2.4 高温热害第30-31页
        3.2.5 夏秋干旱第31页
        3.2.6 寒露风第31页
        3.2.7 冻害第31-32页
        3.2.8 大风第32-33页
第四章 气象灾害对稻作规模种植的影响分析第33-39页
    4.1 双季早、晚稻生育期间气候状况第33-35页
        4.1.1 双季早稻生育期间气候状况第33-34页
        4.1.2 双季晚稻生育期间气候状况第34-35页
    4.2 双季早、晚稻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第35-36页
    4.3 农业气象灾害对双季早、晚稻的影响第36-37页
        4.3.1 春季低温阴雨寡照第36页
        4.3.2 高温热害第36-37页
        4.3.3 干旱第37页
        4.3.4 寒露风第37页
    4.4 双季水稻高产稳产的气象条件第37-39页
        4.4.1 双季水稻全生育期天数及积温第37-38页
        4.4.2 双季水稻生产的农业气象指标第38页
        4.4.3 双季水稻生产的水分及光照条件第38-39页
第五章 结论第39-44页
    5.1 双季水稻高产稳产农业气象措施第39-40页
        5.1.1 利用气候资源合理搭配不同熟期品种第39页
        5.1.2 安排适宜的生产期第39页
        5.1.3 采用适宜的耕作栽培方法第39-40页
    5.2 双季水稻高产稳产气象防灾减灾措施第40-41页
        5.2.1 五月低温防御措施第40页
        5.2.2 寒露风防御措施第40页
        5.2.3 暴雨与洪涝防御措施第40-41页
        5.2.4 高温热害与干热风防御措施第41页
        5.2.5 干旱防御措施第41页
        5.2.6 秋季低温阴雨防御措施第41页
    5.3 结语第41-44页
        5.3.1 合理确定双季早、晚稻生产规模第42页
        5.3.2 合理搭配双季早、晚稻品种第42页
        5.3.3 合理调整生产能力第42-43页
        5.3.4 加强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示范推广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简介第47-48页
附件第48-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个新型Group 2 Mrp系统的基因克隆、功能鉴定及其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
下一篇:飞机发动机排放经济外部成本测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