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甜槠天然林养分分布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森林乔木层养分积累 | 第10-11页 |
1.2 森林土壤养分积累 | 第11-13页 |
1.3 林下植被、凋落物养分积累 | 第13-15页 |
1.3.1 林下植被养分 | 第13-14页 |
1.3.2 凋落物养分 | 第14-15页 |
1.4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空间分配 | 第15-16页 |
1.5 甜槠的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2 研究地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19-24页 |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19-20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9页 |
2.1.2 地形地貌 | 第19页 |
2.1.3 气候及水文 | 第19-20页 |
2.1.4 土壤 | 第20页 |
2.1.5 植被分布 | 第20页 |
2.2 样品采集 | 第20-22页 |
2.2.1 样地的设置 | 第20-21页 |
2.2.2 植物样品的采集 | 第21页 |
2.2.3 土壤样品 | 第21-22页 |
2.3 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2.3.1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2页 |
2.3.2 植物化学分析方法 | 第22-23页 |
2.4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56页 |
3.1 乔木层养分含量 | 第24-37页 |
3.1.1 不同径阶养分含量 | 第24-28页 |
3.1.2 不同器官养分含量 | 第28-32页 |
3.1.3 根系各组分元素含量 | 第32-37页 |
3.1.4 小结与讨论 | 第37页 |
3.2 灌木层养分含量 | 第37-41页 |
3.2.1 灌木层养分含量 | 第37-41页 |
3.2.2 小结与讨论 | 第41页 |
3.3 草本层养分含量 | 第41-44页 |
3.3.1 草本层养分含量 | 第41-44页 |
3.3.2 小结与讨论 | 第44页 |
3.4 凋落物层养分含量 | 第44-47页 |
3.4.1 凋落物养分含量 | 第44-47页 |
3.4.2 小结与讨论 | 第47页 |
3.5 土壤养分含量 | 第47-51页 |
3.5.1 土壤养分含量 | 第47-50页 |
3.5.2 小结与讨论 | 第50-51页 |
3.6 各层次对土壤养分富集能力 | 第51-53页 |
3.6.1 不同层次的富集能力 | 第51-52页 |
3.6.2 小结与讨论 | 第52-53页 |
3.7 甜槠林生态系统养分积累与分布 | 第53-56页 |
3.7.1 养分积累与分布 | 第53-55页 |
3.7.2 小结与讨论 | 第55-56页 |
4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