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3-20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6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16页 |
1.3 研究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第二部分 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20-26页 |
2.1 国外实践与研究述评 | 第20-21页 |
2.2 国内实践与研究述评 | 第21-26页 |
2.2.1 商务英语学科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 | 第21-23页 |
2.2.2 国内商务英语研究述评 | 第23-26页 |
第三部分 W学院商务英语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及问题分析 | 第26-35页 |
3.1 基本情况简介 | 第26-27页 |
3.2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 第27-29页 |
3.2.1 “2+1”模式 | 第27-29页 |
3.2.2 “2.5+0.5”模式 | 第29页 |
3.2.3 “大专业平台小专业分方向培养”模式 | 第29页 |
3.3 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9-35页 |
3.3.1 人才培养定位与实际培养有偏差 | 第29-30页 |
3.3.2 课程设置雷同化 | 第30页 |
3.3.3 师资力量薄弱且梯队不合理 | 第30-32页 |
3.3.4 实训模式单一化 | 第32页 |
3.3.5 学生考评机制落后 | 第32-33页 |
3.3.6 毕业生优质就业率低下 | 第33-35页 |
第四部分 W学院拟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调研和数据分析 | 第35-43页 |
4.1 从语言经济学视角研究商务英语 | 第35-36页 |
4.2 调研背景 | 第36-37页 |
4.2.1 问卷设计及调研 | 第36-37页 |
4.2.2 同期社会经济背景 | 第37页 |
4.3 调研情况及数据分析 | 第37-42页 |
4.3.1 调研方法 | 第37页 |
4.3.2 受访单位基本情况 | 第37-38页 |
4.3.3 调研结果分析 | 第38-42页 |
4.4 就业前景预测 | 第42-43页 |
第五部分 未来W学院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第43-50页 |
5.1 “233”课程体系建设 | 第43-45页 |
5.1.1 “两课” | 第44页 |
5.1.2 “三类” | 第44-45页 |
5.1.3 “三模块” | 第45页 |
5.2 改革传统课堂讲授模式 | 第45-46页 |
5.3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 第46-47页 |
5.4 理论学习与赴基地实训交替进行 | 第47-48页 |
5.5 尝试建构多元化学生评价体系 | 第48-50页 |
5.5.1 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 第49页 |
5.5.2 测评“节点”的多样化 | 第49-50页 |
第六部分 结语 | 第50-51页 |
附录 | 第51-60页 |
附录一:W学院关于校企师资交流的暂行管理办法 | 第51-53页 |
附录二:用人单位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 第53-55页 |
附录三:用人单位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访谈纪要 | 第55-57页 |
附录四:2014级商务英语教学计划 | 第57-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
附件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