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14-15页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合作经济 | 第15页 |
2.1.2 合作金融 | 第15-16页 |
2.1.3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 | 第16页 |
2.1.4 农民合作社资金互助 | 第1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2.2.1 农村金融理论 | 第16-17页 |
2.2.2 结构洞理论 | 第17页 |
2.2.3 风险管理理论 | 第17-19页 |
3 河北省合作社资金互助的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 第19-29页 |
3.1 河北省合作社资金互助发展现状 | 第19-22页 |
3.1.1 河北省农村金融现状 | 第19-20页 |
3.1.2 河北省合作社资金互助调研现状分析 | 第20-22页 |
3.2 河北省合作社资金互助风险管理现状 | 第22-25页 |
3.2.1 现阶段河北省合作社资金互助风险控制方法 | 第22-23页 |
3.2.2 河北省合作社资金互助风险控制存在问题 | 第23-25页 |
3.3 河北省合作社资金互助的风险识别与成因分析 | 第25-29页 |
3.3.1 合作社资金互助内部风险及成因 | 第25-26页 |
3.3.2 合作社资金互助外部风险及成因 | 第26-29页 |
4 构建河北省合作社资金互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37页 |
4.1 合作社资金互助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角度 | 第29页 |
4.2 合作社资金互助风险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29-37页 |
4.2.1 资金互助风险引用层次分析法的必要性分析 | 第29页 |
4.2.2 层次分析方法的原理 | 第29-30页 |
4.2.3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30-31页 |
4.2.4 单层次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 | 第31-34页 |
4.2.5 层次总排序 | 第34-35页 |
4.2.6 基本结论 | 第35-37页 |
5 河北省合作社资金互助的风险防范对策 | 第37-40页 |
5.1 加强内部治理及制度优化 | 第37-38页 |
5.1.1 加强内部治理 | 第37页 |
5.1.2 加强制度优化 | 第37-38页 |
5.2“走出去”与“引进来”的人才战略 | 第38页 |
5.3 引入农业保险,给予特殊照顾 | 第38页 |
5.4 加强外部监管与行业自律 | 第38-39页 |
5.4.1 网络监管系统 | 第38-39页 |
5.4.2 行业协会自律组织 | 第39页 |
5.5 政府充分发挥职能,提供政策支持 | 第39-40页 |
5.5.1 完善农村合作金融法 | 第39页 |
5.5.2 提供相关优惠政策 | 第39-40页 |
6 结论 | 第40-41页 |
6.1 本文研究结论 | 第40页 |
6.2 本文不足之处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附录 | 第43-4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作者简历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