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车危险性分析的桥梁网络地震易损性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基于概率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 第12-13页 |
1.3 耦合动力响应分析 | 第13-16页 |
1.4 桥梁地震易损性 | 第16-18页 |
1.4.1 地震作用下桥梁响应分析法 | 第16页 |
1.4.2 桥梁地震易损性研究 | 第16-18页 |
1.5 路网连通可靠度简介 | 第18页 |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地震危险性分析 | 第20-32页 |
2.1 确定震源 | 第21页 |
2.2 确定震级分布 | 第21-23页 |
2.3 确定地震距离分布 | 第23页 |
2.4 地面震动烈度 | 第23-25页 |
2.5 地震动衰减关系 | 第25页 |
2.6 整合信息确定灾害曲线 | 第25-26页 |
2.7 统一灾害谱 | 第26-28页 |
2.8 人工地震波简介 | 第28-31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基于行车危险性的地震易损性曲线 | 第32-51页 |
3.1 车辆与桥梁动力相互作用 | 第32-33页 |
3.2 模型简介 | 第33-42页 |
3.2.1 移动集中力模型 | 第33-35页 |
3.2.2 1-DOF模型 | 第35-38页 |
3.2.3 整车模型 | 第38-41页 |
3.2.4 计算模型的选择 | 第41-42页 |
3.3 逐步积分求解 | 第42-44页 |
3.4 X Luo方法 | 第44-48页 |
3.5 基于行车安全的桥梁易损性 | 第48-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4章 路网连通可靠度 | 第51-58页 |
4.1 连通可靠度 | 第51-55页 |
4.2 与基于结构本身破坏的连通可靠度的对比 | 第55-57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 第66-67页 |
发表论文 | 第66页 |
参与科研项目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