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对象 | 第13-15页 |
·开放式股票型基金 | 第13-14页 |
·基金经理人的激励方式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文章结构安排 | 第16-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文章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2 基金经理人激励机制的理论基础及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35页 |
·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企业契约理论 | 第19-20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2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2-23页 |
·管理激励理论 | 第23-25页 |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 | 第25-27页 |
·基金经理人激励问题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27-33页 |
·基金管理费对基金经理人的激励作用的研究 | 第27-30页 |
·声誉机制对基金经理人的激励作用的研究 | 第30-31页 |
·相对业绩排序对基金经理人的激励作用的研究 | 第31-33页 |
·基金经理人激励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33-35页 |
3 绝对业绩合同与相对业绩合同对基金经理人的激励效果的理论分析 | 第35-4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35页 |
·基本假设 | 第35-36页 |
·绝对业绩激励合同 | 第36-38页 |
·投资者可以观察到基金经理人努力的情形 | 第37页 |
·投资者不可以观察到基金经理人努力的情形 | 第37-38页 |
·基金投资者的代理成本 | 第38页 |
·相对业绩激励合同 | 第38-42页 |
·投资者可以观察到基金经理人努力的情形 | 第39-40页 |
·投资者不可以观察到基金经理人努力的情形 | 第40-41页 |
·基金投资者的代理成本 | 第41-42页 |
·绝对业绩激励合同与相对业绩激励合同的对比分析 | 第42-45页 |
4 基金管理费对基金经理人的激励效果的实证研究 | 第45-5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45-46页 |
·基金管理费的确定方式 | 第45页 |
·基金管理费激励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5-46页 |
·研究假设 | 第46-48页 |
·研究假设1 | 第46-48页 |
·研究假设2 | 第48页 |
·研究假设3 | 第48页 |
·实证研究设计 | 第48-50页 |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构建 | 第48-49页 |
·样本选择 | 第49-50页 |
·数据来源 | 第50页 |
·多元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50-57页 |
·描述性分析 | 第50-52页 |
·基金管理费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52-57页 |
5 职业声誉对基金经理人的激励效果的实证研究 | 第57-8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57-62页 |
·职业声誉对基金经理人激励作用的理论分析 | 第57-58页 |
·职业声誉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58-62页 |
·研究假设 | 第62-63页 |
·研究假设1 | 第62页 |
·研究假设2 | 第62-63页 |
·研究假设3 | 第63页 |
·实证研究设计 | 第63-69页 |
·实证模型 | 第63-68页 |
·样本选择 | 第68-69页 |
·数据来源 | 第69页 |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69-84页 |
·研究假设1 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69-73页 |
·研究假设2 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73-78页 |
·研究假设3 的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78-84页 |
·小结 | 第84-87页 |
6 相对业绩排序对基金经理人的风险选择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87-10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7-88页 |
·相对业绩排序对基金经理人的激励作用的理论分析 | 第87-88页 |
·相对业绩排序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88页 |
·研究假设 | 第88-90页 |
·研究假设1 | 第88-89页 |
·研究假设2 | 第89-90页 |
·研究假设3 | 第90页 |
·实证研究设计 | 第90-94页 |
·变量的定义及计算 | 第90-93页 |
·样本选择 | 第93页 |
·数据来源 | 第93-94页 |
·研究假设1 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94-99页 |
·以中位数为划分赢家和输家的标准 | 第94-95页 |
·以半年为评估期,一年为分析基础,中位数为标准 | 第95-97页 |
·以两年为分析基础,中位数为标准 | 第97-98页 |
·以六年为分析基础,中位数为标准 | 第98-99页 |
·研究假设2 和3 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99-105页 |
·以两年为分析基础,中位数为标准 | 第99-102页 |
·以六年为分析基础,中位数为标准 | 第102-105页 |
7 我国基金经理人激励机制的设计完善及保障措施 | 第105-115页 |
·基金经理人激励机制的设计完善 | 第105-112页 |
·改革基金管理费的激励方式 | 第105-108页 |
·完善我国基金业界的声誉机制 | 第108-110页 |
·完善基金经理人的相对业绩排序激励机制 | 第110-112页 |
·基金经理人激励机制实践的保障措施 | 第112-115页 |
·改善基金管理公司治理机制及外部环境 | 第112页 |
·加强信息披露 | 第112-113页 |
·加强基金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法律与规章制度 | 第113-115页 |
8 结论 | 第115-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5页 |
附录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