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一、公共租赁住房的基础理论概述 | 第14-17页 |
(一) 公共租赁住房的概念和由来 | 第14-15页 |
(二) 公共租赁住房的特点 | 第15-16页 |
(三) 公共租赁住房的法理基础 | 第16-17页 |
二、我国主要城市公共租赁住房制度评析 | 第17-32页 |
(一) 北京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1. 北京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的创新 | 第18-19页 |
2. 北京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 | 第19-20页 |
(二) 上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的创新与不足 | 第20-23页 |
1. 上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的创新 | 第20-22页 |
2. 上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的主要问题 | 第22-23页 |
(三) 重庆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的创新与不足 | 第23-28页 |
1. 重庆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的创新 | 第23-26页 |
2. 重庆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制度尚需完善 | 第26-28页 |
(四) 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2页 |
1. 住房保障法律、法规的缺失影响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运行 | 第28-29页 |
2. 户籍为壁垒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社会排斥 | 第29-30页 |
3. 公共租赁制度的推行受到资金供给不足的制约 | 第30-31页 |
4. 保障对象难以界定 | 第31-32页 |
三、域外公共住房保障法律制度及经验借鉴 | 第32-40页 |
(一) 美国的公共住房保障制度 | 第32-34页 |
(二) 英国的公共住房保障制度 | 第34-35页 |
(三) 新加坡的公共住房保障制度 | 第35-36页 |
(四) 香港的公共住房保障制度 | 第36-37页 |
(五) 域外住房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40页 |
1. 完备的法律制度保证政府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 | 第37-38页 |
2. 公共财政预算资金和住房金融机构落实基本住房保障 | 第38页 |
3. 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负责筹划和管理住房保障体系 | 第38-39页 |
4. 政府应该制订公房保障的长远规划 | 第39页 |
5. 住房保障水平具有层次性,手段多样化 | 第39页 |
6. 政府适度干预住房市场 | 第39-40页 |
四、关于完善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的思考 | 第40-45页 |
(一) 提高立法技术,完善住房保障法律体系 | 第40-41页 |
1. 制定《住房保障法》,提高立法层次 | 第40-41页 |
2. 公共租赁住房的立法应有前瞻性 | 第41页 |
3. 充分的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是科学立法的必要方法 | 第41页 |
(二) 扩大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将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逐步纳入法律制度 | 第41页 |
(三)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 第41-45页 |
1. 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 第42页 |
2. 强调“以租为主”模式 | 第42页 |
3. 用REITs 解决公共租赁住房的融资难题 | 第42-43页 |
4. 建立和完善公共租赁住房的核准、进入、退出机制 | 第43-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