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 赭曲霉毒素A概述 | 第11-16页 |
1.1 赭曲霉毒素A的理化性质 | 第11-12页 |
1.2 赭曲霉毒素A毒性 | 第12-13页 |
1.3 赭曲霉毒素A污染状况 | 第13页 |
1.4 赭曲霉毒素A限量标准 | 第13-14页 |
1.5 赭曲霉毒素A检测方法 | 第14-16页 |
2 胶体金技术 | 第16-20页 |
2.1 胶体金 | 第16-17页 |
2.2 胶体金免疫试纸条 | 第17页 |
2.3 胶体金适配子试纸条 | 第17-20页 |
3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意义 | 第20页 |
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5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胶体金及金标适配子偶联物的制备 | 第22-38页 |
1 前言 | 第22页 |
2 试剂与仪器 | 第22-24页 |
2.1 仪器与设备 | 第22-23页 |
2.2 试剂 | 第23页 |
2.3 溶液的配制 | 第23-24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3.1 胶体金的制备 | 第24页 |
3.2 胶体金的质量评定 | 第24-25页 |
3.3 胶体金制备的影响因素考察 | 第25-26页 |
3.4 OTA金标适配子偶联物的制备 | 第26-27页 |
3.5 OTA胶体金-适配子探针的纯化 | 第27-28页 |
3.6 胶体金标记适配子的表征 | 第2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8-37页 |
4.1 胶体金质量鉴定 | 第28-30页 |
4.2 紫外分光光度法评价胶体金制备的影响因素 | 第30-33页 |
4.3 胶体金标记适配子 | 第33-35页 |
4.4 金标适配子偶联物的表征 | 第35-37页 |
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胶体金适配子试纸条的自组装 | 第38-53页 |
1 前言 | 第38页 |
2 试剂与仪器 | 第38-39页 |
2.1 仪器与设备 | 第38页 |
2.2 试剂与材料 | 第38-39页 |
3 实验方法 | 第39-43页 |
3.1 金标适配子偶联物复溶液及稀释倍数的确定 | 第39-40页 |
3.2 检测线和质控线的制备 | 第40页 |
3.3 检测线Probe1溶解液及浓度范围的确定 | 第40页 |
3.4 质控线Probe2溶解液及浓度范围的确定 | 第40-41页 |
3.5 结合垫预处理液的筛选 | 第41页 |
3.6 样品垫预处理液的筛选 | 第41页 |
3.7 硝酸纤维素膜(NC膜)的筛选 | 第41页 |
3.8 检测液配方的确定 | 第41-42页 |
3.9 检测液中甲醇耐受量的确定 | 第42页 |
3.10 试纸条的质量性能指标测试 | 第42-4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3-52页 |
4.1 胶体金适配子试纸条的组成及检测原理 | 第43-44页 |
4.2 金标适配子偶联物复溶液及稀释倍数的确定 | 第44-46页 |
4.3 检测线Probe1溶解液及浓度的确定 | 第46页 |
4.4 质控线Probe2溶解液及浓度的确定 | 第46-48页 |
4.5 结合垫预处理液的筛选 | 第48页 |
4.6 样品垫预处理液的筛选 | 第48-49页 |
4.7 硝酸纤维素膜(NC膜)的筛选 | 第49页 |
4.8 检测液配方的确定 | 第49-50页 |
4.9 检测液中甲醇耐受量的确定 | 第50页 |
4.10 试纸条性能指标测试结果 | 第50-52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胶体金适配子试纸条快速筛查中药样品中OTA的污染情况 | 第53-65页 |
1 前言 | 第53页 |
2 试剂与仪器 | 第53-54页 |
2.1 仪器与设备 | 第53-54页 |
2.2 材料与试剂 | 第54页 |
3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3.1 样品制备及前处理 | 第54页 |
3.2 阴性加标样品的检测 | 第54-55页 |
3.3 适配子试纸条检测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确证 | 第55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55-64页 |
4.1 基质检测限的确定 | 第55-58页 |
4.2 试纸条样品检测结果 | 第58-59页 |
4.3 液质检测结果 | 第59-63页 |
4.4 试纸条与液质检测结果对比 | 第63-64页 |
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