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6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4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4-16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1.4.1 访谈法与案例分析 | 第16-17页 |
1.4.2 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 | 第17页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7-18页 |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8-20页 |
1.6.1 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1.6.2 研究不足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20-25页 |
2.1 小额信贷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小额信贷 | 第20页 |
2.1.2 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体系 | 第20-21页 |
2.1.3 小额信贷与农村金融扶贫 | 第21-22页 |
2.2 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满意度分析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2.1 福利主义小额贷款理论 | 第22页 |
2.2.2 赋权女性理论 | 第22-23页 |
2.2.3 小额信贷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构建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现状及运行机制 | 第25-33页 |
3.1 我国妇女小额贷款政策演进及实施现状 | 第25-26页 |
3.2 甘肃省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运行机制 | 第26-28页 |
3.2.1 组织实施 | 第26页 |
3.2.2 申贷条件 | 第26-27页 |
3.2.3 申贷程序 | 第27页 |
3.2.4 贷款使用管理 | 第27页 |
3.2.5 还款监督管理 | 第27-28页 |
3.3 贷款主体功能效应分析 | 第28-33页 |
3.3.1 贷款主体核心的转变:从行政机关到妇联组织 | 第28-29页 |
3.3.2 贷款主体工作重心的转变:从贷前管理到贷中管理 | 第29-30页 |
3.3.3 贷款主体功能失效分析 | 第30-33页 |
第四章 甘肃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满意度分析 | 第33-42页 |
4.1 调研地区简介 | 第33页 |
4.1.1 WW市的调研情况 | 第33页 |
4.1.2 PL市的调研情况 | 第33页 |
4.1.3 DX市的调研情况 | 第33页 |
4.2 贷款妇女满意度分析 | 第33-42页 |
4.2.1 数据来源及变量设计 | 第34-36页 |
4.2.2 模型设定及计算 | 第36-38页 |
4.2.3 贷款妇女总体满意度测算 | 第38-39页 |
4.2.4 分析结果及经济意义 | 第39-42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2-45页 |
5.1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民间资本准入机制 | 第42页 |
5.2 健全贷款工作机制,建立多元主体信息共享平台 | 第42-43页 |
5.3 完善贷款项目的风险控制机制,降低贷款风险 | 第43-44页 |
5.4 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产业化发展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