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21页 |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1页 |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 1.3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 1.3.1 国外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 1.3.2 国内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1页 |
| 1.4.1 研究的思路 | 第19页 |
| 1.4.2 研究的方法 | 第19-21页 |
| 2 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与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 2.1 现代学徒制的基本内涵 | 第21-26页 |
| 2.1.1 现代学徒制的定义 | 第21-22页 |
| 2.1.2 现代学徒制的基本框架 | 第22-24页 |
| 2.1.3 现代学徒制的要素分析 | 第24-26页 |
| 2.2 现代学徒制的理论视角 | 第26-28页 |
| 3 F市职教中心现代学徒制现状的调查 | 第28-41页 |
| 3.1 服装、电子和数控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现状 | 第28-39页 |
| 3.1.1 三个专业的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情况 | 第28-30页 |
| 3.1.2 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 第30-33页 |
| 3.1.3 三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 | 第33-34页 |
| 3.1.4 三个专业的教学情况调查 | 第34-36页 |
| 3.1.5 三个专业的师资队伍培养调查 | 第36-37页 |
| 3.1.6 三个专业的教学评价机制调查 | 第37页 |
| 3.1.7 企业对三个专业毕业生需求情况调查 | 第37-38页 |
| 3.1.8 三个专业的责权利保障机制调查 | 第38-39页 |
| 3.2 三个专业的归纳总结 | 第39-41页 |
| 4 F市职教中心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 第41-46页 |
| 4.1 政府政策及保障机制缺乏和财政经费不足 | 第41-42页 |
| 4.2 校企合作的层次不够深化 | 第42页 |
| 4.3 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 第42-44页 |
| 4.4 学校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不能满足现实要求 | 第44页 |
| 4.5 教学质量监管和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 第44-45页 |
| 4.6 责、权、利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 第45-46页 |
| 5 F市职教中心现代学徒制实施的可行对策 | 第46-57页 |
| 5.1 优化外循环 | 第46-47页 |
| 5.2 重视中循环 | 第47-48页 |
| 5.3 完善内循环 | 第48-52页 |
| 5.4 构建“五元联动、校企融合、利益制衡”体系 | 第52-57页 |
| 5.4.1 确定五元中主体地位 | 第53-54页 |
| 5.4.2 构建五元利益制衡 | 第54-55页 |
| 5.4.3 三方全过程、深层次、互动式现代学徒制运行模式 | 第55-57页 |
| 6 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附录 1:现代学徒制调查问卷(学生版) | 第60-61页 |
| 附录 2:现代学徒制调查问卷(教师师傅版) | 第61-64页 |
| 附录 3:现代学徒制调查问卷(学校版) | 第64-66页 |
| 附录 4:现代学徒制的调查问卷(企业版) | 第66-68页 |
| 附录 5:学校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第68-69页 |
| 附录 6:企业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第69-70页 |
| 附录 7:学校老师的访谈提纲 | 第70-71页 |
| 附录 8:学生的访谈提纲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