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1.3.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3.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1.3.3 国内外文献述评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碳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理论 | 第22-28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2.1.1 碳会计 | 第22-23页 |
2.1.2 碳会计信息 | 第23-24页 |
2.1.3 碳会计信息披露 | 第24页 |
2.1.4 重污染行业 | 第24页 |
2.2 碳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8页 |
2.2.1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 第24-25页 |
2.2.2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5页 |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5-26页 |
2.2.4 合法性理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 第28-34页 |
3.1 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 第28-32页 |
3.1.1 碳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分析 | 第28-30页 |
3.1.2 碳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分析 | 第30-32页 |
3.2 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碳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分析 | 第32-34页 |
3.2.1 碳会计信息披露的总体比例较低 | 第32-33页 |
3.2.2 碳会计信息披露方式散乱且缺乏可比性 | 第33页 |
3.2.3 碳会计信息披露内容较为零散且披露质量较低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碳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34-40页 |
4.1 内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7页 |
4.1.1 公司规模 | 第34-35页 |
4.1.2 营运能力 | 第35页 |
4.1.3 财务杠杆 | 第35-36页 |
4.1.4 固定资产比率 | 第36页 |
4.1.5 管理层持股比例 | 第36-37页 |
4.2 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40页 |
4.2.1 流通股比例 | 第37页 |
4.2.2 经济环境 | 第37-38页 |
4.2.3 交叉上市 | 第38页 |
4.2.4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 第38-40页 |
第五章 碳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设计 | 第40-50页 |
5.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40-42页 |
5.1.1 样本选取 | 第40-42页 |
5.1.2 数据来源 | 第42页 |
5.2 变量的设计与说明 | 第42-48页 |
5.2.1 因变量设计 | 第42-46页 |
5.2.2 自变量设计 | 第46-47页 |
5.2.3 控制变量设计 | 第47-48页 |
5.3 模型构建 | 第48-50页 |
第六章 碳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分析 | 第50-62页 |
6.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0-53页 |
6.1.1 因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0-52页 |
6.1.2 自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2-53页 |
6.2 各变量间的相关性检验 | 第53-55页 |
6.2.1 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 第53-54页 |
6.2.2 自变量共线性问题诊断 | 第54-55页 |
6.3 多元回归分析 | 第55-57页 |
6.3.1 回归模型整体的显著性检验 | 第55-56页 |
6.3.2 回归模型自相关检验 | 第56页 |
6.3.3 回归系数显著性检验 | 第56-57页 |
6.4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第57-62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62-70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2-64页 |
7.2 对策建议 | 第64-68页 |
7.2.1 企业内部建设方面的建议 | 第64-65页 |
7.2.2 企业外部监管方面的建议 | 第65-68页 |
7.2.3 加快碳会计相关理论体系研究 | 第68页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8-70页 |
7.3.1 研究不足 | 第68-69页 |
7.3.2 研究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