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 | 第11-15页 |
1.2.1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的发展过程 | 第11-12页 |
1.2.2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的原理 | 第12-13页 |
1.2.3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技术的应用 | 第13-15页 |
1.3 分子印迹技术 | 第15-22页 |
1.3.1 分子印迹技术的一般原理 | 第15-16页 |
1.3.2 分子印迹技术的分类 | 第16-17页 |
1.3.3 分子印迹聚合物体系的选择 | 第17-20页 |
1.3.4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第20-21页 |
1.3.5 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 | 第21-22页 |
1.4 分子印迹技术与SERS技术的结合 | 第22页 |
1.5 虚拟分子印迹技术 | 第22-24页 |
1.6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25-30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5-26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6页 |
2.2 SERS基底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1 球形银粒子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2 核壳式银-虚拟分子印迹聚合物复合粒子的制备 | 第27页 |
2.3 分析表征手段 | 第27-30页 |
2.3.1 X射线衍射表征(XRD) | 第27-28页 |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SEM) | 第28页 |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TEM) | 第28页 |
2.3.4 拉曼光谱表征 | 第28-30页 |
第3章“核-壳”式银-虚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用于孔雀石绿的超灵敏检测 | 第30-48页 |
3.1 引言 | 第30-32页 |
3.2 核壳式银-虚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32-33页 |
3.2.1 银粒子的制备 | 第32页 |
3.2.2 银粒子表面硅烷化(Ag@MPS)的制备 | 第32页 |
3.2.3 虚拟分子印迹聚合物SERS基底(Ag@DMIPs)的制备 | 第32-33页 |
3.2.4 分子印迹聚合物SERS基底(Ag@MIPs)的制备 | 第33页 |
3.3 银粒子的分析及表征 | 第33-37页 |
3.3.1 银粒子的SEM表征 | 第33-34页 |
3.3.2 银粒子的TEM表征 | 第34页 |
3.3.3 银粒子的EDS能谱表征 | 第34-35页 |
3.3.4 银粒子的XRD表征 | 第35-36页 |
3.3.5 孔雀石绿的最低检测浓度的测定 | 第36页 |
3.3.6 孔雀石绿的增强因子的计算 | 第36-37页 |
3.4 硅烷化的银粒子(Ag@MPS)的分析及表征 | 第37-38页 |
3.4.1 硅烷化的银粒子(Ag@MPS)的SEM表征 | 第37页 |
3.4.2 硅烷化的银粒子(Ag@MPS)的EDS能谱表征 | 第37-38页 |
3.5 银-虚拟分子印迹聚合物粒子(Ag@DMIPs)的分析及表征 | 第38-40页 |
3.5.1 Ag@DMIPs粒子的SEM及TEM表征 | 第38-39页 |
3.5.2 Ag@DMIPs粒子的EDS能谱表征 | 第39页 |
3.5.3 Ag@DMIPs粒子的XRD表征 | 第39-40页 |
3.6 Ag@DMIPs粒子SERS基底检测孔雀石绿的研究 | 第40-46页 |
3.6.1 Ag粒子及Ag@DMIPs粒子SERS性能比较 | 第40-41页 |
3.6.2 Ag@DMIPs粒子SERS基底检测孔雀石绿最低检测浓度 | 第41-43页 |
3.6.3 SERS特征峰强度与孔雀石绿浓度的关系 | 第43页 |
3.6.4 孔雀石绿背景干扰的研究 | 第43-45页 |
3.6.5 Ag@DMIPs粒子的SERS竞争性能 | 第45-46页 |
3.6.6 Ag@DMIPs粒子检测孔雀石绿的增强因子计算 | 第4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虚拟分子印迹与SERS联用技术用于亚甲基蓝的超灵敏检测 | 第48-58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核壳式银-虚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 | 第49页 |
4.2.1 虚拟分子印迹聚合物SERS基底(Ag@DMIPs)的制备 | 第49页 |
4.2.2 分子印迹聚合物SERS基底(Ag@MIPs)的制备 | 第49页 |
4.3 银球粒子SERS基底检测亚甲基蓝的研究 | 第49-50页 |
4.3.1 银粒子的SERS基底检测亚甲基蓝的最低检测浓度测定 | 第49-50页 |
4.3.2 银粒子检测亚甲基蓝的增强因子的计算 | 第50页 |
4.4 Ag@DMIPs粒子SERS基底检测亚甲基蓝的研究 | 第50-56页 |
4.4.1 Ag粒子及Ag@DMIPs粒子检测亚甲基蓝的SERS性能比较 | 第50-51页 |
4.4.2 Ag@DMIPs SERS基底检测亚甲基蓝的最低检测浓度 | 第51-52页 |
4.4.3 SERS特征峰强度与亚甲基蓝浓度的关系 | 第52-53页 |
4.4.4 亚甲基蓝背景干扰的研究 | 第53-55页 |
4.4.5 Ag@DMIPs粒子的SERS竞争性能 | 第55-56页 |
4.4.6 Ag@DMIPs粒子检测亚甲基蓝的增强因子的计算 | 第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