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高等教育肩负着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 | 第11页 |
| ·高校教师绩效考评制度需要更加完善 | 第11-12页 |
| ·国内外关于高校教师绩效考评问题研究的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外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研究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 ·教师绩效考评的现状分析 | 第13-14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 第2章 高教师绩效考评的理论基础 | 第16-28页 |
| ·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相关概念 | 第16-19页 |
| ·绩效 | 第16-17页 |
| ·绩效考评 | 第17-19页 |
| ·高校教师的绩效考评 | 第19页 |
| ·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原则 | 第19-22页 |
| ·SMART原则 | 第20页 |
| ·价值导向原则 | 第20-21页 |
| ·双向沟通原则 | 第21页 |
| ·系统性原则 | 第21页 |
| ·反馈及时原则 | 第21-22页 |
| ·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 ·目标管理理论 | 第22页 |
| ·激励理论 | 第22-23页 |
| ·控制理论 | 第23页 |
| ·公平理论 | 第23-24页 |
| ·高校教师绩效考评的方法 | 第24-28页 |
| ·目标管理评价法 | 第24-25页 |
| ·关键绩效指标评价法 | 第25页 |
| ·平衡计分卡法 | 第25-26页 |
| ·360度绩效评估法 | 第26-28页 |
| 第3章 ZF学院教师绩效考评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28-35页 |
| ·ZF学院简介 | 第28-29页 |
| ·ZF学院概况 | 第28页 |
| ·ZF学院的发展目标 | 第28页 |
| ·ZF学院教师的特点 | 第28-29页 |
| ·ZF学院教师绩效考评的现状 | 第29-31页 |
| ·ZF学院教师绩效考评体系的合理性 | 第31页 |
| ·ZF学院教师绩效考评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 ·考核指标设定缺乏科学性 | 第31-32页 |
| ·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师评价体系 | 第32页 |
| ·绩效考评过程中缺乏沟通 | 第32-33页 |
| ·绩效考评反馈机制不健全 | 第33页 |
| ·ZF学院现阶段绩效考评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33-35页 |
| ·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 | 第33页 |
| ·绩效考评的目的不清 | 第33页 |
| ·岗位分析不完备 | 第33-34页 |
| ·教师在绩效管理过程的参与程度不够 | 第34-35页 |
| 第4章 完善ZF学院教师绩效考评的对策 | 第35-51页 |
| ·深入了解ZF学院的战略目标 | 第35页 |
| ·明确ZF学院教师绩效考评目标 | 第35-36页 |
| ·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 | 第36-45页 |
| ·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的考核指标 | 第36-43页 |
| ·重新确定ZF学院教师绩效考评的权重 | 第43-45页 |
| ·采用更加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 | 第45-46页 |
| ·采用标杆基准法 | 第45页 |
| ·考核过程采用360度考核法和关键绩效指标结合的方法 | 第45-46页 |
| ·学生考核教师采用模糊综合评价 | 第46页 |
| ·建立有效的考评结果反馈机制 | 第46-47页 |
| ·保障绩效考评有效实施的措施 | 第47-51页 |
|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 第47-48页 |
| ·注意避免绩效考评中存在或出现的误差 | 第48-51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1-53页 |
| ·本文的研究结论 | 第51页 |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1页 |
| ·高校教师绩效考评工作者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