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双工无线通信系统自干扰消除技术的分类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9-13页 |
1.1.1 5G移动通信的发展 | 第9-10页 |
1.1.2 5G关键性技术 | 第10-13页 |
1.2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1.2.1 课题来源 | 第13-15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1.3.2 章节安排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全双工系统自干扰消除技术研究现状 | 第18-27页 |
2.1 被动自干扰消除 | 第19-21页 |
2.1.1 收发天线分离 | 第19-20页 |
2.1.2 天线极化 | 第20页 |
2.1.3 天线方向隔离 | 第20-21页 |
2.1.4 收发隔离器 | 第21页 |
2.1.5 被动自干扰消除小结 | 第21页 |
2.2 模拟主动自干扰消除 | 第21-23页 |
2.2.1 射频耦合的模拟自干扰消除 | 第21-22页 |
2.2.2 数字重建的模拟自干扰消除 | 第22-23页 |
2.2.3 模拟主动自干扰消除小结 | 第23页 |
2.3 数字主动自干扰消除 | 第23-26页 |
2.3.1 自干扰估计与重建 | 第24页 |
2.3.2 自适应滤波 | 第24-25页 |
2.3.3 预编码 | 第25页 |
2.3.4 数字主动自干扰消除小结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全双工MIMO中继系统自干扰消除 | 第27-51页 |
3.1 中继及自干扰消除方案回顾 | 第27-28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28-31页 |
3.2.1 信号模型 | 第29-30页 |
3.2.2 自干扰抑制技术的边信息 | 第30-31页 |
3.3 自干扰抑制和消除方案 | 第31-41页 |
3.3.1 自然隔离 | 第32-33页 |
3.3.2 时域消除 | 第33-34页 |
3.3.3 空域抑制 | 第34-41页 |
3.4 仿真结果 | 第41-50页 |
3.4.1 边信息对自干扰抑制的影响 | 第43-48页 |
3.4.2 MMSE以及时域和空域方案的结合使用 | 第48-50页 |
3.4.3 仿真结果讨论 | 第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数字自干扰抑制能力分析 | 第51-63页 |
4.1 数字频自干扰抑制能力分析 | 第51-54页 |
4.1.1 系统模型 | 第51-53页 |
4.1.2 数字自干扰抑制性能分析 | 第53-54页 |
4.2 自干扰信道估计 | 第54-59页 |
4.2.1 引言 | 第54页 |
4.2.2 稀疏自干扰信道 | 第54-57页 |
4.2.3 利用空子载波进行信道估计 | 第57-59页 |
4.3 数值结果 | 第59-62页 |
4.3.1 仿真参数 | 第59页 |
4.3.2 性能比较 | 第59-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5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3-64页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9-70页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