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论 | 第11-15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 第15-24页 |
第一节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一、企业价值评估方法概述 | 第15-16页 |
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16-19页 |
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界定 | 第19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9-24页 |
一、市场法 | 第19-20页 |
二、收益法 | 第20-21页 |
三、实物期权法 | 第21-22页 |
四、评述及本文切入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玄武科技企业生命周期分析 | 第24-40页 |
第一节 玄武科技企业分析 | 第24-28页 |
一、公司简介 | 第24-25页 |
二、财务分析 | 第25-26页 |
三、非财务分析 | 第26-28页 |
第二节 玄武科技所处行业分析 | 第28-34页 |
一、移动信息服务 | 第28-32页 |
二、移动CRM云服务 | 第32-34页 |
第三节 玄武科技生命周期的判定 | 第34-40页 |
一、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生命周期判定标准 | 第34-38页 |
二、玄武科技生命周期的定性分析 | 第38-39页 |
三、玄武科技生命周期的定量分析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成长期的玄武科技评估方法及模型选取 | 第40-50页 |
第一节 成长期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评估方法选取 | 第40-43页 |
一、成本法适用性分析 | 第41页 |
二、市场法适用性分析 | 第41页 |
三、收益法适用性分析 | 第41-42页 |
四、实物期权法适用性分析 | 第42-43页 |
第二节 成长期的玄武科技评估模型选取 | 第43-50页 |
一、实物期权法模型的选取 | 第43-47页 |
二、收益法模型的选取 | 第47-50页 |
第四章 玄武科技价值评估 | 第50-58页 |
第一节 Schwartz and Moon模型的价值评估 | 第50-54页 |
一、Schwartz and Moon模型的建立 | 第50-52页 |
二、参数选取与价值计算 | 第52-54页 |
第二节 DCF模型的价值评估 | 第54-56页 |
一、确定自由现金流量 | 第54-55页 |
二、确定资本成本 | 第55-56页 |
三、计算企业价值 | 第56页 |
第三节 两种评估模型比较 | 第56-58页 |
一、相同点比较 | 第56-57页 |
二、评估结果的差异分析 | 第57-58页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一、主要结论 | 第58页 |
二、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