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900A架桥机运行安全评价及分析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本课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检测系统概况 | 第12-13页 |
1.3 我国主流架桥机情况 | 第13-15页 |
1.4 本论文概要 | 第15页 |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结构 | 第15-17页 |
第2章 架桥机事故分析及理论模拟 | 第17-35页 |
2.1 JQ900A架桥机概述 | 第17-18页 |
2.2 JQ900A工序分析 | 第18-19页 |
2.3 JQ900A不安全因素分析 | 第19-21页 |
2.4 工况受力分析 | 第21-27页 |
2.5 主梁强度校核 | 第27-29页 |
2.6 事故理论模拟计算 | 第29-31页 |
2.7 建立检测系统必要性分析 | 第31-35页 |
第3章 架桥机运行监测系统方案 | 第35-46页 |
3.1 一号支柱结构检测方案 | 第35-41页 |
3.1.1 稳定性分析 | 第35-39页 |
3.1.2 一号柱检测位置确定 | 第39-40页 |
3.1.3 一号柱检测方法确定 | 第40-41页 |
3.2 架桥机倾角检测 | 第41-45页 |
3.2.1 架桥机极限倾角计算 | 第41-44页 |
3.2.2 倾角检测方法确定 | 第44-45页 |
3.3 主梁检测方案 | 第45-46页 |
第4章 1:20架桥机检测试验平台搭建 | 第46-60页 |
4.1 相似性模型的理论依据及主要参数确定 | 第46-51页 |
4.1.1 相似性原理 | 第46-50页 |
4.1.2 模型参数确定 | 第50-51页 |
4.2 JQ900A架桥机1:20模型制作 | 第51-60页 |
4.2.1 一号柱制作 | 第51-53页 |
4.2.2 二号柱模型制作 | 第53-56页 |
4.2.3 三号柱 | 第56-59页 |
4.2.4 主梁 | 第59页 |
4.2.5 架桥机总装 | 第59-60页 |
第5章 实验测试系统构建 | 第60-69页 |
5.1 一号支柱应力检测系统 | 第60-63页 |
5.1.1 检测原理介绍 | 第60-61页 |
5.1.2 检测电路设计 | 第61-63页 |
5.2 倾角检测系统设计 | 第63-64页 |
5.2.1 检测原理介绍 | 第63页 |
5.2.2 检测系统电路设计 | 第63-64页 |
5.3 主梁测试系统 | 第64-67页 |
5.3.1 检测原理介绍 | 第64-66页 |
5.3.2 检测系统电路设计 | 第66-67页 |
5.4 数据采集 | 第67-69页 |
第6章 实验测试、实验数据分析 | 第69-76页 |
6.1 加载方案及实验 | 第69-71页 |
6.1.1 加载方案确定 | 第69-70页 |
6.1.2 实验 | 第70-71页 |
6.2 数据分析 | 第71-76页 |
6.2.1 一号柱检测数据分析 | 第71-73页 |
6.2.2 倾角检测数据分析 | 第73-74页 |
6.2.3 主梁(机臂)检测数据分析 | 第74-76页 |
第7章 误差分析及架桥机运行监测系统评价 | 第76-79页 |
7.1 误差分析 | 第76页 |
7.2 架桥机运行监测系统评价 | 第76-79页 |
7.2.1 系统构成评价 | 第76-77页 |
7.2.2 监测系统成本造价 | 第77-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